走出局限

见识和阅历决定了人生的格局和胸怀,而格局和胸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一个人走过的路、阅过的人和读过的书决定了一个人的见识。

最近分享写作时,觉察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似乎自己总在原地打转。打转体现在生活一样的重复,观念的固守。比如,重复想的事、说的话和做出的行为。这就让我有了警觉。

因为我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从自身经历的体悟、书本的学习和与他人交往所学。但现在有限的经历、阅读书籍面窄、量小和与能交往的人有限,都有了一种局限。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局限,就是自我的体悟能力。

那要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局限呢?

我想,这不仅是我关心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同样关心的问题。

最近听樊登老师讲书,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阅读。

确实,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阅人,都容易陷入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读书就成了一种相对自由而且更为智慧的方法。你不仅仅是在用自己的视角和旧有的观念去看待问题,也不在只是以个别人的人生阅历为参照,而是融合了整个人类的智慧。

这样,问题就谈到了关于阅读和体悟。

阅读是一种能力。不过除了阅读之外,体悟也非常关键。两者相互协作,互为补充。这两种能力都是需要刻意持续训练获得。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中国的先贤伟人无不都是喜爱读书的人。每次看见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场景,都是离不开书籍的。他的半张床都被书籍堆满。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还是书法家和诗人。

伟大的圣人孔子,不仅读书,还周游列国。这就是真正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灵魂,或许是关于健康养生、管理、学习等的方法论,也可能是一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思想。

那关于阅读书籍,该如何选择性阅读?有的人说:“只读有用的书”;有的人又说:“有用没用的书都要读一些。”我们到底该如何去抉择?

所以,如何阅读成了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我认为是每个人最重要的必修课之一。这里就先暂不讨论。

没有输入,何来输出呢?特别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人工智能机器人会替代更多的人力。只有持续学习,保持成长,才能更好的在新时代里生活的游刃有余。说阅读是必修课之一,决不是我个人的危言耸听了吧?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体悟智慧?

践行是最好的体悟修行法,也就是去做。

但如果仅仅是做,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很好的体悟。只有学和做结合起来,才会相得益彰,完美结合。在修行中,我们叫做理论和实修的结合。而那些真正受人喜欢和尊崇的老师或圣贤,都是从实修过来的。比如曾国藩、阳明先生、孔子、老子等。

原来,理论与实修的完美结合就是最好的破解局限之路。当然,从哲学的角度,人类永远都存在某种“局限”。

老师是通过自己读书和讲书,走出了自己的局限。

企业家通过自己的自我探索,走出了企业的局限。

冒险家通过自己的梦想、勇气和脚步,走出了地理的局限。

艺术家是通过创造力和生命的践行,走出了现实的局限。

人类是通过思想和社会进步,一点点走出了宇宙的局限。

我准备开启阅读和体悟,走出我的局限。

亲爱的朋友,你准备如何走出自我局限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看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印象最深的不是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理念与未来的投资方向,而是这对”高龄组合“(巴菲特...
    隅之小语阅读 1,137评论 0 0
  • 思维的局限 放羊娃生小孩是为了放羊 我相信大家都可能听到过这样一个《记者与放羊娃》的故事。一名记者看见农村的一个正...
    Albert陈凯阅读 1,638评论 0 0
  • 认识自己难在客观局限性,包括时间、空间和角度上,还有自我为中心看世界的特质,以及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是个过程,自我总是...
    王明鹏阅读 5,840评论 0 13
  • 亲们:这两段是摘自洪昭光教授书《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我己经实践多日,是有效果的。不用场地,不费时间,不用器材。大家...
    王德禄阅读 2,118评论 0 0
  • 当我在旷野里溜达的时候,总会有一阵风吹过来。我不会奢望在冬天里会刮来一股暖风,不敢奢望酷暑里的热浪会送来一阵凉爽。...
    喝醉酒的少校阅读 4,026评论 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