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将事物描述出来,增加读者的认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景物的描写可谓妙哉!在《西游记》第一回,孙悟空拜菩提祖师时,登山观看,果是好山: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瘦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
作者在描写此山时,把高峰看成到刀戟,把大山看作是屏风,文字中生动地凸显出山的高峻与秀丽。继而又抓住主人公眼中看到的:老树参天、道路幽深、繁花奇异、青草祥瑞……从细节入手对物观赏,真可谓悟空心中的“好山”!
在第一回文段中出现悟空登顶观山,而第二回则是站在自己的地盘——花果山,他向北望去又是一番景象:
只听悟空又念到“好山”,山势险峻:
笔峰挺立,曲涧深沉。笔峰挺立透空霄,曲涧深沉通地户。两崖花木争奇,几处松篁斗翠。左边龙,熟熟驯驯;右边虎,平平伏伏。每见铁牛耕,常有金钱种。幽禽声,丹凤朝阳立。石磷磷,波净净,古怪跷蹊真恶狞。世上名山无数多,花开花谢蘩还众。争如此景永长存,八节四时浑不动。
此山作者先从笔锋、曲涧入手详抓挺立,深沉来写出山的险峻,同样有山的总体特点延伸到山中景物:花、松、石……并玩笑似的一把,描写石头的沉默不语,水的不言不语生动的修辞中又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味,通过赏景,文字中也流漏出孙悟空与混世魔王的一番较量!
这两回中对于山的描写运用的有比喻、拟人、对偶等法,同样是一个人眼中的山,同样是高处看山,但前者从文字中我们看到的是仙山,而后者我们看到的是透过山的险峻中的人物内心的较量,不得不说作者把“细”做到了极致!
诗人杜甫的《望岳》:
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处处有望,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到俯望,字字都在告诉我们泰山的磅礴之势。
又如诗仙李白笔下的“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黄山的高峻神秀尽收眼底。对于莲花包似的三十二峰,金芙蓉般的丹崖石柱,李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山的壮丽景象!
同样是写山,吴承恩这两回的山有仙气有险,杜甫的山磅礴,李白的山壮丽,王安石的山秀气……我们也从不同的文字中了解不同视角的山,感受到不一样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