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丰子恺《吃瓜子》的一篇散文,让我想起小时候接瓜子的情景。
小时候,因为我家住在街上嘛,那时一到夏天西瓜下来,我就拿着筲箕上街接瓜子。
80年代,西瓜7分钱一斤,大都是切成牙卖,卖西瓜的跟前放着一个大方桌,再准备一个大弯刀,西瓜切开后,一角钱一牙,大的两角钱一牙。那时,很少有舍得的家庭花块把钱买一个大西瓜抱回家。上街赶集的人呢,赶热了,就买一牙消暑解渴,有的蹲下啃,有的站着啃。
我呢,就从家里拿个小筲箕去接人家吐出的瓜子,人家站着啃,我就把筲箕高高举过头顶接,人家蹲着,我正好不用费力,很自然的双手捧着筲箕,放到他下巴底下接。别看不起眼的小黑瓜子,但你只要有耐心,一上午能接半筲箕。
也有人红瓤没啃净 就甩在地上走了,我捡起来拿回家再啃啃,甜滋滋的,十分好吃。然后再把西瓜外边一层硬皮削掉,还可以炒菜吃。印象当中我家没买过西瓜,我们能吃到的,都是从街上捡来的。
西瓜子端回来,用清水淘干净后,找一个干净的地方晾晒。晒干后,把它存放起来。到了冬天,我妈把瓜子往锅里背熟,我们就可以美美地嗑到香喷喷的瓜子了。这个时刻,我们是很满足的,因为人家嗑瓜子得花钱,我家不需要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