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朋友在QQ空间发了一张照片,是一盘菜,豆芽炒粉条,仔细看,豆芽有霉点。
无需多问,肯定是加班餐,因为十年前我跟这位朋友在南方某地的一家空调组装厂上班,时不时的会吃到难以下咽的加班餐。后来我转行做了厨子,朋友还在那家工厂上班,没想到十年过去了,朋友已经做到了管理层的工作,可加班餐依然令人“生畏”。
我在QQ里问朋友,加班餐就无人过问吗?你们有给工会反应吗?“给工会反应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什么用啊……”
朋友说的没错。
我离开那家工厂的前夕,工会给我们所有员工每人一份食堂就餐满意度调查表,有“饭菜是否可口,菜品种类是否丰富,食堂工作人员态度是友好”等分类。
相对应的打分项分为“好,一般,较差”三类。我在好几项分类栏里打了“好”的分,有同事看到后批评我说怎么能睁眼说瞎话呢?白天食堂的饭菜还可以,可到了周末和上夜班的时候,饭菜质量就很一般了,尤其是加班餐,吃的时候要全神贯注,生怕有异物出现……
经同事怎么一说,我才觉得前面的打分不够真实,于是准备重新打分。
这时又有同事说话了,何必那么认真,即使你都打了“不满意”的分,可又有谁会去认真的看呢?
“话可不能这么说”,之前的那位同事接过了话茬,“即便没人去认真的查看,但我们做到了问心无愧,我们有主见有想法,有灵魂……”
听到同事的这番话,我忽然想起了读高中时的一次违心打分的事儿,因为当时的班主任也说过“有灵魂”的话。
读高二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一位即将退休的男老师。因为身体不是很好,年纪又偏大,且上课时只会拿着课本照本宣科,再加上他讲课时语速缓慢,听他的课有时都能睡着。
当时有好多同学联名写信给校长,希望换新的语文老师来教我们。
可新老师始终未曾出现,于是有同学上语文课时开始逃课,但我从未逃过课,而且每次上课时总会第一时间回答老师的提问。
有朋友看到这里也许会有疑问:你是不是语文课课代表啊?
不是的,当时我们的课代表是个女同学,我之所以还会认真的上语文课,是因为我的作文多次被老师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我还发现了一个小秘密,我的作文本的封面右下角,被老师画了两个小圆圈,当时我觉得很好奇,不明白这两个小圆圈是什么意思,于是特意的去翻看了别的同学的作文本,除了课代表和另一位作文写的较好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作文本上都没有小圆圈的标志。
哦,明白了,这是老师评定作文优劣的标志。我当时还特意的做了比较,课代表有两个圈,另一位同学有只有一个圈……
高二下学期的某一天,学校组织了听评组老师来听课打分。当时班主任说听评组要来听我们的语文课,还嘱咐我们不要有什么顾虑,要客观的打分,要有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出卖灵魂。
前一天,语文老师特意嘱咐我们要背熟某一篇文言文,到时他会来提问。可是,第二天的听评课上,居然没有一位同学能熟练的背诵下那篇古文。
那天老师讲了好多内容,也提出了好多简单的问题,但只有我和另两位被点名的同学回答了问题。
总之,那是一场比较尴尬的听评课。
讲课结束后,听评组的老师给我们每两人发了一份满意度调查表。我在好多选项后面打了“较好”的分数,这时同桌看不下去了,他夺走了调查表,在余下的选项里面打了“较差”的评分。
他当时一面打分,一面喃喃自语道:“我不能违心打分,我不想做出卖灵魂的事,更不能助纣为虐……”
到了高三,学校换掉了我们的语文老师,新来的老师是西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的课,只是,我的作文本上再也没有小圆圈的标志了,作文也很少被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了。
早已告别了学生时代,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发现自己有时还会做一些“出卖灵魂的事”,即使是在关乎自身利益的事上也会做出一些违心之举,就如同那次给公司食堂打分——曾几何时,面对难以下咽的加班餐和夜班饭菜,我和同事们没少咒骂过食堂主管,也跟公司高层反映过这些事儿。现在好了,公司高层开始发调查表征询员工的意见,我却如同事所说的”睁眼说起了瞎话“。
惭愧,自己怎么这般的没主见啊。
我在自责的同时,忽然发觉跟我一样不善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没有灵魂,凡事随波逐流,持中庸之道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深度灵魂的人呢?
也许,只有彻底撕掉那层或伪善或麻木的面皮,少一些中庸之道,用我学生时代同桌的话说,少一些助纣为虐,我们的灵魂才会有“深度”,我们这个国家的民主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到那时,每年的两会和各种各样的听证会上,只会无原则的投赞成票的代表才会少一些,那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