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说北京房价降了。 调控的确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我真没见房价降,至少生活中没发现。
但因为房价的上涨,身边不少朋友念叨房租也在涨,新找的房子租金又多了不少,让我突然想起2010年,我还蜗居在北京东北四环边上,那个叫做酒仙桥的三层筒子楼里所经历的那段最初北漂的“未老时光”。
它是一个楼道有一个公共的门进去,一边有三个房间,另一边有两个房间,一般来说,三个房间那一侧的第一间进去有可能还会再有一间(尤其在三楼的),加起来最大的差不多有三十来平米;其余每间有十六平米;两个房间这一侧的面积会小一些,第一间只有不足十平,隔壁那间十二平米,再隔壁有两间大家公用的厨房,虽说公用,但其实水、燃气都是自家的,各自有水龙头和燃气灶,这点相比群租房,要强很多,不用抢厨房做饭,亦不用公摊太多不必要的支出;楼道的尽头是公用的洗手间,洗手间的水和电、以及厨房的电是五家人分摊的,一般也没有多少。
最早我租的那个房间是四百元/月,暖气管很多年没换,所以虽然房东没收暖气费(这种公房,他们自己也不交,由单位在退休工资里随意扣一点,意思一下。),但真的不暖和,冬天冻得要死。
每三个月我会再给房东多交五十元水费,我妈说其实用不了那么多。房间里有一张单人床、一个古老的写字台、一个小沙发、一个小衣柜,进门的地方还能放一张小桌子吃饭,虽然都很旧,但不用自己花钱买家具,也挺好。夏天就自己用壶烧上热水,在洗手间里冲澡。
冬天去住在附近不远的小姨家,她家是一楼,也是姨父以前分的宿舍,十二平那种,后来自己往外扩建了一间,也修了淋浴的地方,虽然地方也不大,但比我住的地方好太多了。
那个房间,因为门太破,2010年的冬天,毕业第二年的我,遭遇了人生第一次“入室盗窃”,房间里有一台上大学时、小姨送我的笔记本电脑,外加一台我分期一年,总价一千五百元左右的傻瓜相机,都被偷走了,小偷没有找到装电脑的包,还自做主张把我柜子里装衣服的袋子取出来,装上电脑,拿走了。
所以后来相机没用上,几乎全新,但我还默默地还了一年的信用卡。
彼时,北漂,刚来时面试了差不多两个月,才面试到一家创业公司,月薪2000,后来在2013年左右时,那家公司倒闭了。
那时候的北京,月薪2000也够用,我会晚上做饭时多做一点,第二天中午带饭去公司加热吃,基本买 10块钱左右的菜就够,早餐5块钱以内可以解决,所以每天的生活费再加4块钱公交费(那时候公交车,单程刷卡1元钱,我上班需要倒车,单程需要2元),每天20元差不多够用,一个月花销不会超过1000,外加房租400,所以真的够用,虽然我也莫名地因为各种事后来欠了一些信用卡,但能养活自己。
我在那样的小房间里,住了至少有三四年光景,后来和男友一起换了附近一间同样的,但房东简单装修过,环境好很多,浴室还装了淋浴,但租金是八百。
如今再回首那段也许很多更年轻一些的90后小朋友们无法想象的北漂生涯,会少了很多酸楚、多了很多感慨年轻真好的回忆,那时候的我们,仅仅是想义无反顾地活下去,在这个城市生活下。
今天看到大学学校发了一篇关于毕业的文章,里面有段话好美:尚未配妥剑,转眼已江湖,愿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晚上在看小四当年小说改成电视剧的《夏至未至》时,有句台词也好棒:时光不老,青春不散。
但时光怎么可能不老呢,既然已经远行的人,又怎么会再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