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有3大应用
1、提前诊断
提前诊断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发现作物或者动物是否患病,从而为治疗做出依据和判断。
2、提前预防
预防是人工智能通过收据作物和动物的大数据分析而得出的结果。根据动物、作物的行为从而发出判断。
3、提供精准方案
在收集各项数据之后,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农作物或者动物提供精准的治疗或者预防方法。
接下来,我们看看各位互联网大佬如果利用人工智能为农民提高效率、收益。
网易智能化养猪
网易丁磊智能化养猪的大获成功,从而推动智能化养猪的大潮。
6个人可以养2万多头猪,网易丁磊的味央猪场对传统养殖业做了以下几项改革:
安装智能摄像头,对猪的每一个生长环节进行监控,如有问题,会及时采取措施。
智能化的监管,不仅降低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对猪的生长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除此之外,网易为尽量节省人力,还采用了一套自动喂养系统,整个喂养管理过程只需要6人就能操作完成。
如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呢?丁磊的创新养殖模式,在每一个养殖场设立了猪用马桶,有效的降低了环境污染,更降低了猪场清理的难度。
凭借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网易味央不仅降低了养猪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所需的成本,还有效的提高了猪肉的口感和质量,在改善养殖环境的同时,又提高了猪肉的健康度。
除了之前对外公开的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丁磊还在专栏里透露,“我们的猪蹲马桶、睡公寓、不打针、不吃药,生活习惯比很多人都要健康。
网易养鸡
2018年 网易丁磊和美团王兴开始智能化养鸡,切入“河田鸡”项目,并且双方出资成立“长汀河田飞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将复制未央猪场的技术将助力推动中国河田鸡养殖品牌化、产业化;在优化养殖的基础上扩大河田鸡销售、帮助农户增收,让更多的中国人吃上健康美味的河田鸡。
也许,河田鸡或称为及未央猪下一个网红产品。
阿里养猪
2018年4月份,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海峰会上发布了ET农业大脑,又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养猪结合了起来。
阿里云ET大脑养猪解析:
阿里AI养猪,由ET大脑为每头猪建立包括品种、年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强度、运动频次、运动轨迹等在内的多个维度的数据档案,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猪的健康度、进食度、料肉比等。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贯穿养猪全过程,除此以外,猪仔从出生到生猪消费市场,猪的养殖数据,健康数据以及养殖源头数据等均可被追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家梦寐以求的从“田园到餐桌”的透明供应链。
据介绍,前期理论验证阶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每一年,可以帮助养猪企业、农户,每一头母猪,每一年多生仔三头,同时死亡率降低3%。
另外,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每一头生猪都有自己的档案,包括品种、天龄、体重、进食情况、运动频次、轨迹、免疫情况等,这些数据可用于分析行为特征、料肉比等。同时结合声学特征和红外线测温技术,可通过猪的体温、咳嗽、叫声等作判断是否患病,预警疫情。
目前,在养猪这一块,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
阿里AI种苹果
阿里养猪成功,阿里人工智能商业模式复制就更加有说服力。阿里人工智能也切入种植业。
阿里AI签的第一个客户就是海升集团。
陕西的海升苹果园拥有10000亩海升苹果的生产资料已经汇聚到ET农业大脑,可以对每棵果树进行个性化管理,大大提高果园的管理效率。
阿里AI通过对这些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ET农业大脑能建立起一整套知识库,指导果农播种、施肥和耕作,提供最优决策;还可以进行智慧选址,针对不同品种的果树选择最适宜的水土环境。
预计ET农业大脑可以帮助果农每亩地节省200元以上成本,整个海升集团每年约可节省2000万人民币。
腾讯养鹅
腾讯4月1日调皮的发布了一个AI生态鹅厂,称在贵州贵安新区挖窑洞,以人工智能的方式养殖灰鹅。发布内容要点如下:
首批将入驻5000只贵州平坝灰鹅,后面将逐步扩大养殖规模至20万只。
腾讯自主研发的T-block(腾讯积木)技术,可实现实时动态的可视化管理和远程操作。
腾讯人工智能将提升鹅厂饲养效率和实行鹅性化管理。腾讯的人脸识别团队正在研发鹅脸识别,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为打破鹅与人的沟通壁垒,更好了解鹅的需求,腾讯翻译团队已经着手研发“鹅语翻译”。
团队已对千万条鹅语语料进行深度学习及训练,腾讯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也将对鹅的疾病进行早筛、早诊、早治。据了解,其对人类早期食管癌的筛查准确率高达90%。
如果,这是真的。腾讯AI商业模式也将会和阿里一样快速复制种植业。
国外AI应用案例
在国外,人工智能也在飞速发展,其中也有农业中的顶级水平和顶级应用案例。
孟山都投资过一家公司,名叫Blue River Technologies(BRT),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由斯坦福两名研究生于2011年成立。
最初,BRT专注于将机器人用于减少莴苣密度,这个过程此前主要通过手工完成。现在,他们正在应用See and Spray系统,来消除棉花田中的杂草,这个系统利用AI来分析高分辨率图像,并检测出杂草的存在和位置。
另外,实践表明,通过高度精确和有针对性的喷雾应用,他们可以减少90%的除草剂用量。
其中还有一家公司:蓝河科技,一家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减少农药与化肥滥用的公司,成立3年后被迪尔(Deere)公司以3.0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这台机器叫Potato,它正试图将生菜的植株变得稀疏,这样强壮的植物就有了成长空间。机器人通过安装在架子上的摄像头“看到”秧苗。在几毫秒之内,它就能识别出强壮的植物,并给弱小的植物施肥。
蓝河科技的Ai应用不仅除草准确彻底,还能省90%的药水。
小结:
在我国,人工智能(Ai)技术还刚刚起步,创业者都来自互联网公司,但土地规划化、农村信息化、农民互联网的素养等等都会成为AI在农业领域的制约。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农业又面临哪些机会呢?我认为有3点:1)借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做革新。2)规划化种养。人工智能实现的是量级化生产。3)品牌化。人工智能还是技术,技术就是工具。通过人工技术赋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