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朗读者》节目的第一期,董卿以遇见开题。第一篇文章,也以遇见做标题吧!茫茫人海,能遇见即是缘分,虽说缘分已被说俗烂了。喜欢文字的人,大都有一种想要靠笔来糊口的想法,然而真正成功的往往在少数,但喜欢即是喜欢,能遇见产生共鸣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件幸事啊!看到这篇文字的人,感谢你我的相遇。
《夏目友人帐》里,多轨帮助了迷路的长毛怪后,长毛怪在黑板上写道:你帮助了迷路的我,如果能实现,我想带你,去看绚丽的山岚,去看秀丽的溪谷,这份心情,人类是如何称呼的呢?而这集的主题,恰恰叫做不可结缘。并不是所有的遇见都会有结果~这恰恰是遇见时我们常常忽略的前提。
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无知的婴孩,自我本身似乎就代表了无限的可能,此刻找到的自我很可能就被下一刻的认知所取代。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真实与虚幻之间,本来就没有明定的界限。电影《致命魔术》里说:“你在找寻魔术的秘密所在,但是你不会找到的。当然了,你并不是真的在寻找,你希望被愚弄”。在找到那个技法之前,每个人都要经历过一段被愚弄的时间,更多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双慧眼。
当我们尝试所有,依旧无能为力之时,经常会用‘宿命,天注定’来做注脚,毫无疑问这是让自己释怀的好方法。而有些人却歪曲了宿命本身的含义,把宿命论作为自己懒惰软弱和不求进取的借口:无论我做什么,做或不做,结局都不会有所不同。此刻你违法,你就要坐牢,而你不违法,就不用坐牢。似乎一句话就破了宿命论的金身。但如果再深入:你之所以不违法,是因为宿命通知你的思想,要求你不能做出违法之事;你之所以继续努力,是因为你冥冥中感到宿命的召唤,你只能选择‘做’这一条路;你之所以感觉不到宿命的存在,是因为你感觉不到本身就是宿命。按照这样的逻辑走下去,就会陷入死循环之中,而打破链条的关键又是在哪呢?我找不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今这个时代,要认清自我变得更加复杂,分工太细,人际圈子太密,个人同时被置身于太多子集之中,而这些子集在组成全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冲突。即将到来的场景化社会,毫无疑问大大解放了人类,但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束缚。在微信没有发明之前,QQ是人们在进行网络社交时常用的软件,微信现身之后,为了和周围好友互动,你也要注册微信号,学习微信的使用方法。一旦你决定使用了某项工具之后,如果想要顺利的达到自己的需求,你就要接受工具本身的使用规则,而接受这个规则的本身,即意味着排斥了其他规则的可能。要开车,你就得把自己放到方向盘前面,你的双手,也注定要被方向盘所束缚。沉迷于‘物’中,在‘物’中找到另一个自我,是福是祸?沉迷于游戏,会遭致众人的唾骂,而同样是属于游戏领域的电子竞技,却使得万人向往,众人唾骂和万人向往,是什么把这两个极端链接起来?在枷锁和自由之中,怎样求得一个平衡?怎样才算是一个平衡?怎样才算没有迷失自我,这样的一个标准在哪里?
在个人成长的日子里,永远避不开的一个词叫做时间,甚至成长本身都带有时间的味道。用存在,或者以整个宇宙时空为度量来计算,个人,甚至整个人类的出现都是微不足道的。宇宙是永恒存在的,而时间却有刻度,一个无涯,一个有涯。没人知道是否存在无数个‘有涯’持续连接成‘无涯’。3点,6点,9点;2岁,10岁,20岁;春、夏、秋、冬;春秋、战国、五代、十国等等,都是人类为了记录自己的历史创造出来的表达方式。抛开这些表达方式,人类又怎么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抑或存在就是存在过,不需要任何外在的证据来认可。而回复到时间本身这个度量单位上,它每天每年都是这样,它并不知道自己现在跟以往有何不同。所以,是不是时间本身没有变,变得只是我们本身。我们出生,长大,我们用此时来区别彼时,我们用现在来记录过往。在文化共通的意义空间内,时间以我们赋予的方式存在着,而这一切与时间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它可以是以我们制定的方式存在,它也可以是任何方式,它还可以没有方式,甚至没有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方式。如果时间不可靠,我们靠什么认识自我?
吃了馒头之后的自我,和之前的自我,并不是同一个自我。方死方生,方生方死,按照绝对运动的标准来,自我似乎是很难被认知的。‘我想认识我自己’,在你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产生这个想法的那个自己已经消失不见了,矗立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自己。自我就像是一个含羞草,总是开在无人触及的角落,越是苦苦追寻,越要被追寻的念头折磨,越是容易迷失初心。在我个人看来,自我就像是一膛炉火,想要炉火一直燃烧,得要不断加木柴才行,而炉子的膛口大小是固定的,必须把原先木柴燃尽的灰烬清理出来,才能给氧气提供驰骋的空间,而那些还在燃烧的柴火,恰是点燃新柴的引信。找寻自我也是一个不断舍弃的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认知,抛却腐朽的思维,才能不断的进发。
自我有千面,千面都是自我,让千面个自我自己去交流,管它会激发出来什么。在认识自我的终极秘密面前,每个人都要被愚弄,而我并不会停下认知的脚步,只因我希望,自己每天都能被愚弄的少一点。而在功利主义之人看来,这些都是毫无用处的东西。套用读过的一句话做解释: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思无用之事,终成一无用之人,确也自得其乐,活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