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河一样,伊河也是一个以河流的名字而命名的一个地方。但是不同于根河的是,伊河是一个牧区,也是一条草原上的河。那里没有高山,没有森林,没有野兽,有的只是河边的柳树和一望无垠的草原,以及草原上悠闲的牛羊。
1989年的夏天,6岁的晓礼随父母从400多公里外的根河搬到了伊河这个地方。刚到伊河的时候,晓礼家住在伊河很小的一个支流边上。那个支流小到没有任何名字,比一条小溪还小,却有一座走起来咯吱咯吱响的小木桥。木桥下是一片细柔的沙滩。跟所有的小孩子一样,晓礼也对沙子情有独钟,喜欢在沙滩上玩耍嬉戏。桥下这片细柔的沙滩就成了晓礼童年天然的游乐场。
在8岁正式上学之前,晓礼只上过一个月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的样子早已不记得了,在晓礼模糊的记忆里,只是记得她慈祥而又严厉,生气的时候会用小木棍打学生的手心。晓礼还记得每天去幼儿园要独自走过那个咯吱咯吱响的小木桥。晓礼是喜欢上学的,那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但是好景不长,没多久晓礼家又搬了。在离开幼儿园的时候,他心里难过了很久。
这次晓礼家搬到了大概20多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晓礼清晰的记着,是父亲用一辆黑色的大二八自行车把他载到这里的。那个自行车几乎是他们家所有的财产了。一个多小时的骑行,那是晓礼有记忆以来第一次最漫长,也是最遥远的一次旅行了。说是一个小镇,其实也就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规模。说是搬家, 其实是租住在熟人家的一个小仓库里。晓礼在那个阴暗而逼仄的仓库里住了有一年多的时间。
刚到这里的时候,晓礼很不开心,一是想念他的幼儿园,一是因为在这里根本没有人陪他。父亲是泥瓦匠,在很远的建筑工地上班,母亲养了10几头奶牛,两人都是早出晚归,只留他一个人在家。附近仅有的几个邻居家,根本没有跟他一样大的孩子。所以几乎整整一年的时间,晓礼都是一个人在家独孤的度过。没有伙伴,没有玩具,没有陪伴,除了广阔无边的草原,一望无际,一无所有。爸妈早上出门的时候,他会在父母的喝骂声中,哭着追出很远,一直到追不上。然后剩余的时间,像一条孤单的狗,趴在门口盼主人回来。他整天不说一句话,但是会一直竖着耳朵,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满怀希望的跑出来看,结果每次一都失望。
那个时候,晓礼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因为长大了就可以上学了。时间就在等待和期盼中缓缓而过,晓礼终于上小学了。镇子里唯一的一所小学,唯一的一幢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