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这个世界不可预测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368/1400 天

今天分享的听书书目是英文原版《偶然》,由万维钢老师解读。

全书讲的是这个世界是如何被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塑造的。

这本书2025年出了中文版。

作者布莱恩·克拉斯,毕业于剑桥大学物理系,是知名科普作家。


01

核心思想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世界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可以影响它。

我们应该在不确定性中保持谦卑和探索的心态,认识到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

虽然有序可控能带来安全感,但无序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


02

主要内容

01)世界充满偶然性

生物演化的偶然:演化不全是有目的的,很多特征只是偶然形成的,比如鸭嘴兽、熊狸的一些特征。

历史的偶然:人类的出现得益于66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赞比亚政变因小差错失败;京都因19年前一对夫妇的游览而被排除在原子弹袭击目标外。

控制的错觉:我们以为做事有正确方法、付出就有回报,但真实世界远比这复杂。

02)复杂系统中的个人力量

蜂群悖论:个体行为可预测,但群体行为不可预测,这就是复杂系统的特点。

个人很关键:达尔文因一系列偶然机会环球航行才提出进化论,说明谁赶上机缘很重要。

三个生活原则:保持谦卑,承认不知道;保持探索心态,对意外保持开放;有连接感,认识到每件小事都可能产生涟漪效应。

03)拥抱无序

最优解的代价:棒球的Moneyball策略虽提高效率,但让比赛变得乏味。

无序带来快乐: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通过改规则“去Moneyball化”,让比赛更激烈,说明有序让人可控,但无序使人快乐。


03

启发性的话

01)这个世界是讲理,因为你总是可以通过做正确的事情让自己的境遇变得更好,但这个世界是不可预测的,你不总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02)控制是妄念,你控制不了整个系统,无论结局如何,不由你一个人负责,所以不用焦虑。

03)你没有自由意志,这一点无论从物理学意义还是生物学意义上都已经被证实,但尽管如此,你仍然自由。

04)在一个相互影响的网络里,没人知道你下一步会做什么,你总是可以自由选择你的下一步。在这个充满偶然的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件事都重要。

05)只有在遇到无法控制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体验这个世界。只有这时我们才能感到被触摸、被感动和活着——德国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莎。


04

学以致用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如何应用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呢?

首先要牢牢记住上面提到的三个生活原则:

保持谦卑:承认我不知道。

保持探索:对意外保持开放。

保持连接:认识到每件小事都可能产生涟漪效应。

然后带着开放心态,去思考、去行动。

先看工作中的应用。

01)跳出“只管好自己”的思维陷阱

不要以为把自己负责的环节做好就万事大吉。真实世界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市场趋势、政策调整、团队协作都可能影响项目结果。

实践建议:

定期参加项目进度汇报会,了解整体目标和其他环节的情况。

主动与不同环节的同事交流,比如研发人员要了解测试和用户反馈,提前考虑产品是否满足实际需求。

02)培养“我不知道”的勇气

面对新项目或任务时,敢于承认自己不了解。比如拓展新市场时,不要凭旧经验盲目行事,而是以探索心态去了解当地文化和消费习惯。

实践建议:

订阅行业资讯、参加研讨会,关注竞争对手新策略和消费者需求变化。

对不可预测因素保持敏感度,随时准备调整策略。

03)重视工作中的“连接感”

即使做标准化操作,也要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连接。提交的文件格式、添加的注释,都可能影响同事的工作效率。

实践建议:

在文件中添加清晰注释,方便下一个环节的同事理解。

主动留下自己的风格和印记,让工作产生更大价值,比如SOP操作清单、经验总结等。

在生活中,也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偶然思维。

01)关注每一个小选择

出行时选择步行一段路,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能发现平时开车错过的风景,甚至影响当天的心情和后续安排。

02)用语言创造涟漪效应

与他人交流时,多说鼓励和积极的话语,可能会改变对方的一天。

03)建立深度连接

定期与朋友、家人深度交流,分享经历和新发现。比如每月安排一次聚会,在交流中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和启发。

04)拥抱生活中的无序

不要过度追求效率和控制。学习新技能时,不要因为一开始的困难就放弃,保持探索心态,相信自己能在不断尝试中掌握。

以上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点赞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