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2016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55%的受访者相信未来五年中自己的收入将显著增长,而总体人群对于把钱花在何处更为挑剔。
与口味更挑的消费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各类不论产品还是服务,都推出从免费进入付费的新模式。
在这波“消费升级”的时髦中你肯定也做出了贡献:
为了看《欢乐颂2》你充了多久的爱奇艺VIP?
广告比视频长的优酷你去了几次?
后快播时代你用VIP迅雷涨了多少姿势?
就连革了传统媒体命的微信也抵挡不住“付费订阅”的大潮。
有这么多免费资源,为什么你还愿意为付费内容买单?
“体验好啊!”
“怕麻烦呗!”
对于这一波消费升级的主体,他们在变得挑剔的同时更愿意为优质的体验买单,钱的心理地位远不如改革开放初期,就像“土豪”和“富二代”逐渐成了贬义词。
消费理念趋于理性!
消费的本质是交易,之所以能形成交易,是因为买卖双方各自以低价值换取高价值。
作为买方的我们,到底用钱换到了什么呢?
优酷的去广告服务之所以体验好,是因为你把看广告的时间用来干对你更有意义的事;
爱奇艺的VIP专享,让你不用花时间在各大网站求高清种子,结果换来“人兽群P”的《西游记》全集的尴尬;
迅雷的秘密我就不说了,懂得人自然懂。
归根结底,我们用钱换来了不可再生的时间。
所以时间才是你最宝贵的财富么?也并不是,时间并不受你主观意志支配,它就像流动在身体之外的河流,无论你做什么它都会无情的流去。从这个层面讲,时间并不是你的更谈不上财富。
什么才是你最重要的财富?
有记者曾问爱因斯坦,“给你1小时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分配时间?”“我将用50分钟审题,剩下的10分钟答案自然出来了。”
不明确的词语定义是沟通障碍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想了解自己拥有什么财富,必须明确“财富”的定义。
以最常见的钱为例,钱或货币本身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交易便捷的诉求,其实是一种信任机制。正是因为人们普遍认可钱的交易价值,才能让陌生人之间快速形成协作关系,“这个人也许不可信,但他的钱不会撒谎。”如果让黑猩猩在香蕉和100块之间选择,我相信没有那只猩猩会选择一张不能吃的纸币。
钱本身不具备价值,钱所能交换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就像香蕉。
所以,钱只是一种工具,换句话说:财富只是一种工具。
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获得工具拼命而忘记了最初的目的。你要的是采菊东篱下,却疯狂的屯锄头。
这也突显了财富的另一个重要属性:稀缺性,当爱奇艺VIP涨价到9999元时你肯定不会考虑。
20岁出头的你,有的就是试错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钱反而是那时最稀缺的资源,以至于在用时间兑换资源的过程中,忘记了初心。而之所以你的时间能卖出去,也正因为对于企业来说相较于专业人才所节省的时间成本,钱已经不再变得稀缺。“打工”于“卖命”,从贩卖时间的角度看还是异常准确的。
由此重新来看:
你最重要的财富 = 你拥有主导权+具有稀缺性+具有交易属性的工具
时间不是你的,钱在新的消费升级下也将不再稀缺并可以不断再生。
其实你一直在挥霍最重要的财富!
近20年互联网和移动硬件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信息革命。据统计,在2011年你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量就相当于174份报纸的信息量。通过互联网基本已经不存在找不到的信息,而你也很荣幸的加入人类第一次“信息过载”的战役中。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已是难事,更别说思考和甄别真假。
媒体和广告人感受到了压力,开始想方设法吸引你宝贵的“注意力”,你也一次次成功的被吸引了。
注意力不同于时间,它是你所能主观控制的,是真正意义上属于你的;
信息爆炸,注意力变得更为稀缺;
不同于钱,注意力不可再生。
你最重要的财富是注意力。
你用注意力换到了什么?
《锦绣未央》用一部54集的电视剧集中收割了数百万人的长时间“注意力”;
微信里各类标题党图文八卦持续搜刮着充满好奇的“注意力”;
当然也有用优质的付费内容服务为你节省“注意力”,毕竟用钱换更加重要的注意力才划算嘛。
不经意间你碎片化的注意力已经被人集中起来收割掉直接获利了。
细思极恐,注意力最终的归宿只有收割和被收割。当你通过将自己大量的注意力转化为写书或软件时,极低的边际成本也将为你收割他人的注意力,并转换为你的财富。
更可怕的是,注意力的流失极难被察觉。
可以试着清空脑袋什么都不想,只关注呼吸。1分钟后你就会发现这是极难的一件事,大脑不停的发散才是常态,专注注意力本身是违背本能的。专注在呼吸需要你在大脑走神时能进行监控,并及时拉回思绪至呼吸上。
希望下次你要看段子前,问自己:
“我正在用注意力换什么,值么?”
有感于得到APP 李笑来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