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在亲民”
朱熹认为是“在新民”,王阳明认为是“在亲民”。其实两个人都对,新民是目的,亲民是手段。天地这种大德施教化,可以直接产生新民的效果。世人无论圣贤、执政者还是管理者,都要先亲民,取得信任之后教化才能得以施行,才能新民。否则,没有信任基础,他会认为你在强迫他的思想。
新什么?对明德的理解,用明德解决新问题的智慧都要与日俱新。人要学的很多,商汤在青铜澡盆上刻上那段有名的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洗澡是身新,洗心(我理解就是思考反省)使思想新,而且要当作日课来做。岂止是日课,应当是终身之课,岂止是个体,国家亦是如此。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民、新邦都是生生不息之象,人为新民、国做新邦,在思想、能力的成长中愈发希望又日新,向外则散发出自尊自强的蓬勃生机。
如何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简单讲在新己新民这件事上要做到极致。
五、关于“止于至善”
何谓至善?毓鋆老从“元者,善之长也”中推出至善即元。孔子属万物于一而系之元,孔子问道于老子后得一,后改一为元。故止于至善为止于元,为止于一,为正。至善即为正,其实依然指天一般的德、天一般的格局。
如何达到正的修养?蒙以养正,圣功也。既然是养,就不是一件两件事、一天两天的功夫。这个养而且是自己养,个人的意志很关键。
如果说明明德是内圣,亲民和止于至善则是外王的两个层次。至于至善,教化每一个人都知止,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应当怎样做事情,共同达到正的境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