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女儿,受邀到一个喜欢的男生家里开派对,并约定晚上住男生家里。女儿请求母亲开车送她去参加派对。母亲并没有提出异议,而是详细解释去男生家过夜会出现的各种可能性,好的坏的意外的等等,还备好了安全套,然后做好了送女儿过去的准备工作。最终,女儿决定取消行程。
这是我的一位已退休中学女老师讲述的美国家庭故事。我对此家庭教育理念深表赞成。
首先,尊重孩子的决定,给予孩子对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的权利,但要充分解释这样的决定可能带来的后果。这是对人的充分尊重,是真正的人性化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
第二,有人说,如果女儿依然决定去参加派对怎么办?那就真的送她去,产生的所有不良后果,陪同女儿一起承担,并深刻总结反思。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听到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亲身经历,无论好事坏事,都能成为成长的垫脚石。经历无论对错成败,都是一笔财富,但没有深度反思的人,被经历压倒的人,是无法得到这笔财富的。还有人说,如果参加派对造成了不可逆的终身伤害怎么办?那就是孩子的命运。那些劝不动的,拦不住的,都是命运。要尊重他人的命运,多亲近的人都一样。
第三,为什么这是一个美国家庭故事?因为中国家庭的父母,很难做到不干涉女儿的异性交友。首先是女儿一般不会告诉父母要去异性家过夜的事,再者不大可能还要求父母送自己去,还有更重要的是,做父母的几乎不可能同意刚刚成年的女儿去异性家过夜。
第四,为什么这是一个退休中学老师讲出来的故事?说明这位老师是深度认同这样的理念的。最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国从事应SHI教育一辈子的老师,依然能保有“育人”的初心,而且还是一位女老师,实在太令人敬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