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特殊时期,读《血疫》这本书比较应景。
这是一本讲述关于埃博拉病毒的纪实类作品。
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这种病毒的形状非常特殊,像丝一样缠绕在一起。目前已知的丝状病毒有三种,一种是马尔堡病毒,第一次出现在1967年的德国马尔堡,致死率25%,一种是约维尔病毒,还有一种就是埃博拉病毒,第一次出现在1976年的非洲。因为爆发于埃博拉河,因此取名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到底有多可怕呢?书中摘录了一段来感受下画面:
心脏内会出血,心肌变软,出血流入心室;心脏每一次跳动,血液都会被挤出心肌,涌入胸腔。坏死的血液细胞堵塞大脑,这是所谓的脑内血球沉积。埃博拉会攻击眼球内壁,血液会充满眼球,你也许会丧失视力。眼脸淌出血滴,你也许会流下血泪。血液从眼睛顺着面颊流淌,而且无法凝结。你会半身中风,一侧身体瘫疾,这在埃博拉病例中永远是致命打击。哪怕凝血在渐渐充满你的内脏器官,流出身体的血液却无法凝结,情形就像是从凝乳里挤出的液体。血液内的凝血因子已被消耗一空。你把流动的埃博拉血液放进试管观察,会发现血液本身已被摧毁。红细胞破损死亡。血液像是在电动搅拌器里打过似的。
埃博拉在宿主还活着的时候,就能杀死大量组织,它能造成斑状坏死,逐渐扩散到所有内脏器官内,肝脏膨胀变黄,开始液化,最后崩裂,裂口贯穿整个肝脏,深入其内部,肝脏彻底坏死和腐烂,凝血和死细胞阻塞肾脏,肾脏停止工作,肾脏衰竭之后,尿液毒素进入血液,脾脏变成一整个棒球大小的坚硬血凝块,血液会充满肠子,肠壁组织死亡后脱落进入肠内,与大量血液一同排出,对孕妇来说是个灾难,胎儿会自然流产,通常会被病毒感染生下来。
1989年,雷斯顿灵长类动物检疫隔离中心从菲律宾进口了一批猴子,随后发现这些猴子接二连三的莫名死亡。在排除了常见的猴血热后,研究人员惊恐地发现居然是埃博拉病毒。
随着与猴子有过密切接触的研究人员出现呕吐等症状,一场恐慌迅速铺散开来。
幸运的是这种埃博拉病毒并没有像1976年爆发的一样,虽然那些研究人员的血样显示埃博拉病毒为阳性,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那位出现呕吐的研究人员最终发现只是得了流感而已。
因此该埃博拉病毒被取名为雷斯顿埃博拉。埃博拉由此又有了新的变种。
从扎伊尔埃博拉通过血液传播,到雷斯顿埃博拉,它已经能够适应肺部,从肺部细胞内出芽,直接进入空气传播。
这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有机体。
本书最后一部分,作者理查德普雷斯顿亲自探访了奇塔姆洞。
书中提及的两位死者正是因为去过奇塔姆洞,感染上了马尔堡病毒。美国疾控中心CDC的研究人员曾经去过该洞,想要一探究竟到底是哪个物种把病毒传染给了人类。可惜,最后颗粒无收。
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采访了很多当事人,但他并不是仅仅收集素材而已。他做足了充分的防护准备,也为自己可能感染上病毒做足了准备。这种冒险精神让我钦佩不已。他也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
整本书看下来,我对病毒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只是停留在诸如流感病毒这种级别的认知。殊不知,病毒完全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
在病毒面前我们人类是多么脆弱,而这,就是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