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加强电动车管理严防事故发生

 近期发生的几起火灾事故,将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这个痼疾再次推上舆论风口。据统计,全国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已连年攀升,仅2023年一年就达2.1万起,平均每日57起;具体来看,有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且超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90%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如今,住宅小区高层渐多,人员本就密集、户外空间也并不宽敞,若遇火情、又逢夜间,逃生与救援难度都会显著增加。说白了,在电池等存在同等风险的情况下,电动自行车是在远离高楼人群的车棚内,还是在与人仅一门之隔的楼道里,直接决定了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

  无论是停放还是充电,电动自行车皆不可进楼入户,这是从现实事故中得出的血的教训,更是法律的明文规定。公安部《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称,对于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有物业的,归物业公司管;没物业的,则由主管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管。

  从客观看,个别住宅小区仍未配备专门的停放充电区域,或是停放区既不能遮风避雨,还不能便捷充电,又或是堆满杂物,车主自是不愿意去。而更普遍情况则是,即便车棚条件尚可,许多人仍心存侥幸,认为事故不会落到自己头上;哪怕车棚离单元门就几十米,也懒得走这两步。至于某些本当承担直接管理责任的物业,一则不大可能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监管,二则即便看到业主带车上楼、私拉飞线,或是碍于情面、视而不见,或是真说几句却招来口角只得作罢。乱象普遍,真正被罚的案例鲜有听闻,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某种破窗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已达3.5亿辆。如此巨大的存量之下,若是放任隐患存在,安全事故将防不胜防。让法律法规长出牙齿,监督管理必须动真格。相关方面要负起责任、劝说到位,对于屡劝不改者,也要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派出所报告,作出应有处罚。同时,有必要借助技术力量,比如安装电子围栏、电梯报警装置等;更有必要优化车棚停放与充电条件,在安全与便捷间找到最优解。当然,也要做好相关案例的宣传,从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案例开始,传递出“真抓严管”的信号,打消某些人“反正没事”的侥幸心理。

  安全问题最容不得糊弄。借着此次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契机,对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等违规行为动真碰硬,管理每严一分,行动每快一分,安全便多一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早上又没忍住,把糟糕的情绪投射给了老公和女儿。 起因是女儿下课时打电话给我,说自己发烧很厉害,要我带她去医院打...
    荷叶的荷阅读 82评论 0 1
  • “走下讲台,走进工厂。” 谢玉玲一边整理印刷机滚筒上的胶版,一边与我聊着天,她不时的抬起目光看着我。 谢玉玲是我进...
    青葱岁月_a918阅读 83评论 0 0
  • 二月初二。 二月二,龙抬头,财源滚滚往家流,全家康健好兆头,财富满满在手头,大吉大利在心头,抬起一年好兆头,收到祝...
    飘荡着的那朵阅读 61评论 0 1
  • 凌晨三点,“砰”的一声巨响,幸福艺居小区6栋4单元3楼的阳台上蹦出一连串火花,火势沿着外墙向上方迅速蔓延,一发不可...
    拂晓如我阅读 260评论 0 2
  •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公布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其中提到: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
    风的影子_9739阅读 3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