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女儿的叛逆期
刚打开家门,女儿光着脚丫飞奔过来,像被圈禁的小鸟扑向自己的蓝天,我顺势抱着她坐在沙发上。果然,她开始向我告状:爸爸这几天在家净玩手机了,打断他就乱发脾气了,晚上他又偷偷熬夜了,趁你不在见缝插针说你的坏话,做的饭难吃得不要不要的……一言以蔽之,我在新安参加高招工作这几天,她好像和一个假爸爸在一起生活!
女儿今年十三岁,自我意识刚刚苏醒便飞速膨胀,有自己的外交圈,固执而倔强,对待朋友如亲人般温暖,对待亲人如敌人般冷酷,尤其是在父母面前,她像一枚蓄势待发的小炸弹,一言不和就冲我们开炮,专家解释:这叫“叛逆期”。
传说中的叛逆期家长如临大敌。
我隆重地款待这个曾经假想过无数次的客人,一如迎接未谋面却期待已久的贵宾。很早就听说,叛逆期的孩子自以为是,视朋友如天,视父母如敌,恨唠叨恨干涉,以气父母作为乐趣。堂姐的女儿学习优秀才能出众,是出了名的“别人家的孩子”,可我知道,中学时代的乖乖女,外人眼里光彩照人,但在家就不让爸妈张嘴,说什么顶什么,反驳的话永远是热气腾腾现成的。那段时间堂姐崩溃得要死,一天几次抹眼泪。也因为这个原因,堂姐无数次给我打预防针,要我当心点。其实,她没有传授给我任何好对策,如果有的话,恐怕只有恐慌和无奈了。但大约我听得多了,反而产生了免疫力,甚至用带有猎奇、刺激的心情迎接这非同寻常的时期。
狼来了,真的来了。
我早已全面戒备,从容走上战场。我没有什么绝密武器,我的法宝就是,远离教训。我把那周围失败的案例牢记于心,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与子女渐行渐远的做法,竟然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一些技巧和经验。
第一招:无招胜有招。
一不留神,家里就变成了她的战场,没来由乱开炮,发脾气从没预兆。这时,我从不接招,不扩大战火,任由她胡搅蛮缠。一个人的战场,她逞不了英雄好汉,没多久就偃旗息鼓了。冷静之后,有话好好说。你不好好说,我干脆变哑巴。有时我能感觉到,她明摆着想激怒我:让她学习,偏不;不让看小说,偏要。越提醒她坐姿端正,她越要抖腿,转笔,甚至在作业上涂鸦。她在挑衅,在等待好戏上映。气得我拳头紧攥手心冒汗时,咬咬唇,深呼吸,我转过身不再看她。冷处理是对待战火的灵丹妙药。
朋友每次和孩子对着干,先PK音高,再PK脏话,最后PK力量和武力。战火洗劫后家庭一片阴冷,儿子缩在角落啜泣,妻子躲到房间垂泪,他恨不得拿刀剁了自己的双手!我庆幸自己没有放纵情绪的恶魔,不然也会成为愧疚的俘虏。
第二招:欣赏她的另类,不唱反调。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标新立异,她也不例外。先是坚决抵制花花绿绿的淑女装,只喜欢黑白两种色调,然后自作主张剪掉一头秀发,活脱脱成一假小子。有人错把她当男生,消除误会后问我“怎么不管管她?”我笑了:“这样多帅呀!”不干涉未必就是失职,放手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和管理手段。对青春期孩子来说,理解和支持也许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要消除隔膜和代沟,就不要太讲究威严,要允许孩子僭越。从书法班回来,她兴致勃勃地说:“你们的名字我练得很好,写给你们看哟!”我俩激动地凑过去,纸上却赫然出现两个字:“笨蛋”。她还曾没大没小和她爸开玩笑:“给你安一根尾巴就可以演猪了,因为你实在太像了!”我对着镜子梳妆时她戏称:“那么惊竦干吗?要出演鬼片嘛!”在我们面前,她常常没大没小,外人看来可能觉得她没教养。可我们从不计较这些。我们觉得女儿很幽默很风趣很真实,我们给她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保护她的天性和本真,和她打成一片。这样的环境里,大约不容易战火频发吧?
第三招:做忠实的听众和粉丝。
不论白天再闹腾,到了晚上特别是熄灯后,她有强烈的倾诉欲望,课堂、教师,同学间的摩擦和玩笑,甚至她感兴趣的明星和桥段,都是她分享的话题。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此时的她格外放松,精神盎然,边讲边笑,甚至配以漫画和情景重现。我这时只需要奉上双耳即可,当然,如果两眼很配合地放出光芒,她兴趣更高。时不时,我穿插两句点评:“哇!”“好棒!”“真不错!”“这样有点过分吧?”批语短小而悍,却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有时我会竖个大拇指或象征性地鼓鼓掌,她更来劲了。当然,有时我很累也会不耐烦,她察言观色,热情也会降温,我稍一回应,她便又被点燃了。每晚的谈心,我并没帮她解决任何问题,却在无形中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被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能参与到孩子的青春岁月中,是父母莫大的欣慰和幸运。
忽然明白问题少年的根源所在:青春期的孩子有太多的秘密和困惑,当她们的倾诉欲望得不到伸张时,内心的压力和恐惧会越积越多,和家长间的代沟也会越来越深,久而久之会形成一道坚不可攻的铜墙铁壁。和孩子交谈的过程,就是她压力外泄的过程,是坚冰融化的过程,她会渐渐调整自己,和自己和解和家长和解,变得谦和温顺,变得通情达理。
为什么留守儿童中多问题少年?为什么有的家长孩子形同陌路?纵然投资了再多的金钱,纵然站在孩子的面前,心和心远离千山万壑,孩子情感世界的冷暖,家长一无所知,凭什么走进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
陪孩子走过敏感和疑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为我们是她最亲近的人。在陪伴中,我们也在学习,在成长,在收获。请所有的父母拿出足够的耐心吧!
作者 付卫平,偃师市实验高中语文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爱生活,爱工作,爱阅读,爱思考,情感细腻,活泼开朗,坚持提升和完善自我,坚持赏识和励志教育,坚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坚持以微薄之力影响身边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