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萍浪梗的呢喃

再读《项脊轩志》

文/夏隰桑

十五年后,竹院早已经颓败,桂庭的花也谢了。那个已近不惑的人,长久地立于异乡的窗前,痴痴地看着这天地间的凄风苦雨发出微不可闻的叹息。

高中曾读到过《项脊轩志》,当时读来只觉文辞温馨可爱,即使有悲伤也依旧是温柔而美好的。而今再读,却觉察出了震川先生无人可言说的深深的悲痛。

弱冠的少年坐在案前安静的读书,竹院沙沙,他好像都可以看到庭中的芝兰玉桂在眼前缓缓地开了又落,带着甜甜的香气。此时,有调皮的鸟雀飞进了院子里,甚至有一两只胆大的,站在窗棂上歪着脑袋好奇地瞧着他。他放下书,惊喜地笑了起来。

曾经的我每每读到此处,都会会心一笑,继而想起鲁迅先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所经历的童年。那时的震川先生,虽然家中不甚富有,只能住在破败的旧南阁子,却有着最幸福的少年时光。读书玩乐的无忧岁月也许都是大致相通的吧?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总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澄明月夜下的温馨和浪漫,影影绰绰中含着丝丝缕缕的甜,仿佛透过他的笔端就可以感受得到。

无畏的少年总会有最大的梦想,那时的他也有着出仕入相的抱负。虽然幽居一隅,却也对隐于草堂的卧龙先生最终能够名扬四海心向往之。屋阁老旧,甚至不蔽风雨,也丝毫没有磨灭他的意志。他遍植竹木兰桂,并将这原本小而破旧的阁子起名项脊轩。刘梦得深居陋室却可以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杜子美老年贫困潦倒、四海漂零,却依旧有高喊“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想必震川先生和他们是一样的,即使一生艰难困苦,也从来没有放弃追求的脚步。也正因为如此,十五年后的震川先生在念及前事之时才会“有所喜亦多有所悲”吧。

这些悲喜,曾经的我读到的是人世间最动人而美好的感情、是幸福温暖的少年时光。可如今再读,那些悲喜早已不再只是如此了,十五年里经历了种种世事无常的震川先生,他的项脊轩对于他的意义,可能早就成了一种惦念故人往事的寄托,成了他往后漂泊异乡,落魄不遇之时的心灵避难所。偶尔想起这里时的他会悲伤难抑,然而这里的一切,也给早已被人世艰难所寒的士子带来了回忆里难能可贵的一丝温暖。

他笔下的感情流露着恬静的温柔,文辞平淡就如琐碎的私人杂记一般。每次读“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都会很感动。每个孩子读书求学的那些年,应该都会对这样的画面再熟悉不过了吧?晚自习后一个人踏着孤独的夜色拖着一副疲惫的身子回家。即使夜已深却依旧在挑灯夜读,窗外寒风呼啸,可四周却静得可怕。门外总会时不时出现爸妈的身影,你停下来,转过头给了他们一个笑容后继续埋头于书本。许久,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来,关切地提醒你时间不早了。你随意应了一声,手上的笔却没停,等到你终于准备熄灯,无意间朝他们房间看了一眼,却发现他们房间的灯竟然也亮着。

流光催开了庭前的花,少年也终于长成了青年。他有了自己挚爱的妻子,虽然“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一句很寻常,可翻遍诗文书札,这其实就是最普遍也最美好的幸福了。曾经的我羡慕这样简单的幸福,所以读至“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时会为幸福的破碎而流泪难过。文字里流淌着的对亡妻的怀念,其实千百年来一直都没有变。那种感情,正如苏东坡之“十年生死两茫茫”;如贺梅子之“谁复挑灯夜补衣”;亦或如后世沈三白案头那卷残落的《闺房记趣》。只是不同的是,震川先生的这份感情多年后再去读,却令我读出了更深的悲痛。

潦倒半生,除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世事无常的打击之外,他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所有往日的美好。不惑之年流浪异乡,原本应该看透世事的年岁,可他在接二连三的变故后更加迷惘无措。漂泊天涯,世事不顺,再读若干年后震川先生增补的最后两段,我分明看到的是一个和柳七一样漂泊无依,如同浮萍浪梗一般的天涯孤旅客。他们一直都有着最大的理想,可时间的洪流和世事的风浪把原本渺小的他们逼迫得更加无力渺小。背井离乡,仕途不顺,曾经坐在窗前读书的少年,他的梦想被无情的现实击垮,剩下的只有辛酸和不甘。那句历来被广为赞誉的“庭有枇杷树”,倒更像“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所表达的心境了。

时光流走了,只有树依旧葱茏,物是人非,世事难料,自己的未来又该去往何方?他对过往留恋着,这种留恋更是对未来的担忧和迷茫。只有在最痛苦无措的时候,才会更加难以抑制地回忆曾经的美好,并且幻想着如果这一切变故从来没有发生,如果你还在,那样我的现在会不会不这么苦呢。

我无法完全深切地去感同身受震川先生平静文字里的波涛翻涌。需要怎样的人生困苦,才会将如此莫大的悲伤这么平静地写入文字?没有大悲痛,仿佛只是一个雨夜无眠之人,坐在窗边静静听着窗外打在枯黄叶子上的雨声,自顾自呢喃着自己过去的种种,并且无意化作了纸上的文字。而后雨停了,他便带着回忆和眷恋又踏上了远路,不后悔,且不回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完整《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卷二 完整《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300年来流传极广...
    汉唐雄风阅读 6,001评论 0 2
  • 完整《古文观止》最精华的篇目「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卷二 《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
    汉唐雄风阅读 7,692评论 0 1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
    鱼只阅读 3,638评论 0 0
  •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是,有真情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
    高中语文笔记帮阅读 3,355评论 1 0
  • 首先声明,此文系抄录,本人所费不过是在诸多美文中下了一番爬罗剔抉的功夫。希望与朋友们共享这类优秀的文章,并领略其中...
    一杯_171a阅读 6,521评论 50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