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打卡 day 4/21 56号—玥—北京
【书籍名称】《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P67
作者:张德芬,华语世界著名身心灵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
【阅读感受】
阅读灵修类的书籍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读的懵懵懂懂,《遇见未知的自己》也是这样,很多内容看似理解了,实际上在生活中并没有得到改变。这也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是不是如果读这一类主题书读的多了,自然潜意识里就知道应该怎样去运用这些道理了。
1、当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一些事的时候,我们总会去想,去琢磨,如果当时我这样回他就好了,如果下次他这样说,我会怎么应对——永远在思考过去或算计未来。但是实际上,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很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扮演了最佳导演,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段戏,让我们活在过去和未来,不能安宁的活在当下这一刻。我们需要看见: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的抱怨、怨恨都无济于事,只会徒然浪费自己的能量。未来的事,我们是不能掌控的,我们做好应有的准备,剩下的就交给老天了,记住,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
2、怎样才能做到跟心有所联结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安静下来,或者冥想,每天抽出15-30分钟,一个人待着,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这里静静地看着自己,看看自己在想什么,回观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慢慢的就能逐渐了解自己。只要了解自己,才能逐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不会以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来定义自己,才可以做到所谓内心的强大。
3、每个人做事的出发点都是自私的,不要以爱的名义来要求和改变别人,那些其实都是为了满足你内心中的私欲。而送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其实就是让他们自己去经历自己的事情,让他们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负责,而你,也要去积攒内在力量,去承担和接纳你让别人过他们自己生活的那种痛心、愧疚、自责过程,然后你就会找到更多内在的力量。
【实际运用】
1、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和父母“离婚”,脱离对父母的依赖,不要背负着父母的痛苦生活,这种脱离父母控制,长大成人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因为父母可能刚开始会不适应,用苦肉计(生病、伤心、流泪),或者断绝关系等威胁手段来让我们屈服。可是,我们要做的是和父母温和而坚定的沟通,用沉稳的方式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长大了,不要把生活的重心和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同时不在强迫自己去满足父母的期望和取悦父母。
2、没有什么力量可以让对方改变,你只能创造出一个让他愿意改变的环境,去影响他,但是最终他是否改变,是他自己的事,你控制不了。不管是什么事,最终都是你自己的功课,对方只是来告诉你、帮助你去加深了解你自己的功课而已。
3、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为自己的行为找很多借口和理由,但是每个行为的出发点后面,都有一个内在的驱动力。即使是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也都是因为这个内在驱动力。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同时不要因为得不到感激而失望,因为这一切都是你心甘情愿的。
【下一步行动】
1、反思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文中作者描述了和父母普遍存在的两种关系,疏离和牵绕,我应该属于第二种,从小也算是一个乖乖女,习惯了父母安排好我的生活,帮我做决定,我知道他们很爱我,想给我最好的,但是我逐渐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意识到如果想要自我成长,找到自己的安全感,就要不再受他们的牵制和控制,让他们对自己的喜怒哀乐负责,也要勇敢的为自己选择负责。最好的状态就是他们爱我,支持我,我也爱她们,但他们不会过度干涉我 ,要求我,以他们的想法来控制我。
2、下次在我对伴侣和父母不满时,我会先想一想我产生这种情绪的深层原因是什么,是真的为了他们好吗,还是仅仅为了自己的欲望和小我。如果为了家庭的牺牲、奉献,实际上是出于自己被爱的需要和缺乏安全感,那么解决方法不是改变对方或者乞求回报,而是负责任让自己成长,找到自己的自我价值。
3、你无法改变他人,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你只能通过自己的变化来创造一种气氛,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自己发自内心的有改变的想法,才有正面的效果,否则就算他们暂时因为你的威胁、哀求有了变化,但那也不是自愿的,并不能达到长久的效果。人们只会倾向于接受他们自己脑子里的想法,包括我们自己。
【每日金句】
要戒断那些不幸福的念头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不断的观察。观察到自己在思想所编织的牢笼之中,知道自己是念头的囚犯,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了。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砍断囚禁我们的枷锁,感受到自由解脱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