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众筹、众包和科技悬赏?用科技众筹搞科研可行吗?科技众筹存在哪些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众筹(Crowd Funding)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兴概念,在过去的几年里,这个词频频出现在创业界、资本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口中,充满着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味道。众筹虽然是一个舶来品,但是听起来非常的『大众创业』,非常的『万众创新』,非常的『互联网+』,因此也就非常的符合中国特色。
众筹的一般模式
众筹最初是一种针对初创企业或个人的项目筹款模式。众筹项目通过在互联网或社交媒体发布和传播,在一定时间内开放接受大众的资金支持,并在众筹和项目完成后给予一定的回报。国内最大的筹款网站有众筹网、轻松筹、追梦筹等,它们都是面向无门槛的个人,为他们提供完成『项目』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众筹就像是草根大众的一种风险投资,支持者投之以李,发起人报之以桃,实现项目发起人和支持者的双赢。当然,也有些众筹是纯公益性质的,类似于募捐,对支持者不给予物质上的回报,只是单纯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16年,刷遍朋友圈的『罗尔卖文救女』事件就是属于此类。(其实,罗尔所依赖的微信朋友圈的打赏功能本身并不是众筹平台,但是已经被聪明的网友强行开发出众筹功能。)
还有一种众筹模式,更像是一种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典型代表如京东众筹和淘宝众筹,这两个网站主要发布一些新鲜小众的尖货和潮货,如巴掌大的迷你打印机、抽屉式的音响台灯、可用手机控制的智能开关、支持智能联动的物联网插座等等。这类众筹的产品通常已经具备量产能力,但是对于市场需求还没有把握,因此需要先在众筹网站上试水。如果众筹成功,说明市场需求较大,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批量生产;而如果市场需求不足,众筹失败,也可以避免因产品滞销而造成的资金压力。
众包和科技悬赏制度
提到众筹,不得不同时提到众包(Crowd Sourcing)。如果说众筹是『有方案找需求』,众包则是『有需求找方案』。其实众包的出现比众筹还要早。最早的众包模式又被称为威客(Witkey)模式。威客指的是从互联网上趴活的一类人,一般接一些类似于logo设计,网络推广之类的零工。早在2006年,《新闻联播》上就专门播出过威客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故事。
威客,其实就是今天众包模式里面的接包人。而发包人则指那些发布任务的公司。这些公司要么为了节省成本,要么为了扩大影响,没有选择直接找当地或业内的的外包公司,而是选择在任务中国、猪八戒等众包网站上,面向不特定的威客(现多为服务公司)发布任务。如果任务的酬金(也称赏金)给的够高,就会吸引大量的威客前来接包,然后发包人从中选择最优的方案。
在科研领域,众包模式对应的资助模式是科技悬赏。科技悬赏制度最早可追溯到1714年的英国。当时的英国航海业有一个迫切的需求,就是如何准确测量海上的经度,因此英国政府设立了一个高达2万英镑的科技悬赏,面向全社会征集解决方案。最终,名不见经传的木匠约翰·哈里森通过设计了一个可以在颠簸的航船上精确计时的航海钟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个案例的成功,为后来18和19世纪科技悬赏制度的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世纪之后,科技悬赏制度逐渐被科学基金资助制度取代。今天占据主导地位的自然科学基金模式,其实出现的时间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于1950年,是基于V·布什著名的《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的政策报告而创办的。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办的时间更是晚至1986年才正式挂牌成立。但是,科学基金制度一经出现就后来居上,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而曾经风行一时的科技悬赏制度则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
其实,被『历史淘汰的』科技悬赏有很多科学基金制度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科学基金资助模式,通常只注重项目的立项而不注重结项,只重视研究者的个人背景而不是注重最终的科技产出,是一种严进宽出的前向资助模式。科技悬赏模式则是一种结果导向的资助模式,更看重项目本身完成的质量和水平,更看重项目本身的价值和收益,是一种宽进严出的后向资助模式。
可以说,科技悬赏制度更有利于让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从而打破基金资助时的学阀现象和腐败现象,消解科研资助中的马太效应和赢者通吃,提高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率。
所以,科技悬赏制度还不应该被历史淘汰。互联网时代下的众包模式,会不会给让尘封已久的科技悬赏制度重见天日呢?(目前只有美国还存在科技悬赏制度,其他国家几乎都不再设置科技悬赏。)
用科技众筹来搞科研可行吗?
科技众筹,与开头介绍的产品类众筹不同。科研项目的成果通常并不能提供显性的产品给支持者。很多科技众筹能够给予支持者的无非是一个篇尾致谢,一个共同署名权,一个印有项目logo的T恤或杯子,或者一个参观实验室或共进午餐的机会。这样的项目回报真的能够引起公众的兴趣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科技众筹中最负盛名的一个标志性案例。2013年,美国的行星资源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在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发布了一个太空望远镜项目,计划筹集100万美元项目资金,用于发射一个小型太空望远镜,并为众人提供在轨道上拍摄天体和小行星的『自拍』服务。短短几个月时间,该项目就成功筹集150多万美元的项目资金,有多达1.7万人为该项目提供了额度不等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筹款规模,这都可谓是科技众筹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个项目。
——不过要是行星资源公司不在2016年6月宣布取消这个项目并全额退还支持者的捐款那就更好了。
行星资源公司的ARKYD 项目给我们展现了科技众筹的潜力,也让我们意识到科技众筹的风险。即便像ARKYD 项目这样被广泛看好并且也成功筹集到巨额资金的项目,仍然可能在3年之后宣布失败。在这一点上,科技众筹不仅无法与几乎『零风险』的科技悬赏制度相比,甚至相对于今天的科学基金资助模式,也存在着更大程度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后者毕竟经受了科学家共同体非常专业的可行性评估。
但是,在很多方面,科技众筹仍然有它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科技众筹打破了政府部门对于科研资助的垄断。在科技众筹中,企业或者社会大众也可以广泛的参与到科技投资领域,尤其是企业界或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科技众筹一定程度上可以肩负起科学教育和科普的功能。科技众筹中,大众就是科技众筹的项目『评委』,科学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大众评委进行沟通,需要通俗易懂的为他们讲解项目的原理和技术。
第三、科技众筹拉近了科技投资者和科学家之间的距离。科学基金资助模式下,科学家在申请过程中是不允许与评委进行沟通的。而在科技众筹中,你可以——而且必需——与大众『评委』(即潜在的项目投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
第四、科技众筹更有利于对科研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和评估。科学基金资助模式下,投资者实际上是不具指的纳税人,代为行使管理职能的基金委可能没有足够的动力对科研项目的进展和结果进行监督。而科技众筹中,投资者是具体的,他们对于科技项目兑现承诺的要求要严苛的多。
第五、科技众筹可以让年轻的科学家更容易获得资助。首先,科技众筹中更看重项目本身而不是项目负责人的背景。其次,年轻科学家更擅长通过标题党、多媒体等网友们喜闻乐见的模式来吸引大众的眼球,也更擅长利用微博、朋友圈、QQ 空间等社交媒体进行传播和扩散。
诚然,科技众筹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是普及程度还是筹款能力,都只能作为一种新鲜的尝试。根据美国著名的科技众筹网站 Experiment 网站2015年的统计数据,科技众筹中平均每个项目筹集的资金只有不到7000美金,远不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的力度相提并论。
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模式,科技众筹背后所反映出新思路、新方式、新举措不容小觑。尤其是近年来,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改革已经列入国务院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科技众筹的政策空间非常值得期待。
从这种意义上说,众包和众筹除了非常的『双创』和『互联网+』之外,其实也非常的『中办50号文』。
曾婧婧. 1567年以来世界主要科技悬赏奖研究[J]. 科研管理, 2014, 35(9):9-16.
VachelardJ, Gambarra-Soares T, Augustini G, et al. A Guide to ScientificCrowdfunding[J]. PLoS Biol, 2016, 14(2): e1002373.
SorensonO, Assenova V, Li G C, et al. Expand innovation finance via crowdfunding[J]. Science,2016, 354(6319): 1526-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