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逼格的导师家访什么样?18年上市公司企业创始人解密成功秘诀
曾经有人说创业即是天堂也是地狱。袁建华董事长说,创业先是地狱,然后才是天堂。话语中包含了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走过创业这条路的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
创业对于创始人来讲经历着彷如地狱般地折磨,亦充满着对创业获得成功的吸引力,那份成就好似天堂。
时至今日,袁董事长已是获得了财富自由的人,他又在描绘着更大的梦想,实现又一个伟大的人生蓝图。他希望把自己曾经在创业路上走过的弯路,遇到的挫折,以及这条路上的各种坑是要怎样应对,都可以分享给年轻的创业者们,希望创始人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少一些艰辛,多一些轻松。
想要创业成功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袁董认为在生物医药领域创业,与互联网或者其他高科技领域创业相比较是最艰难的!
有些专家学者、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选择做实业,做生物医药这个行业真的是最难的。国家各种证照、资质要求,市场需求是否能够满足?等等的影响企业成败的因素太多了。
在18年前创办第一家企业的时候,曾由于盲目信任投资人,而让投资人成为大股东,使得他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导致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不得不死掉。这一次是袁董事长从一位科学家到企业家角色转变的惨痛经历,使得他意识到公司控制权的重要性。痛定思痛,在创办洁特生物过滤有限公司的时候,牢牢地掌握住了公司的控制权。
他说,最近在回看资料的时候发现记录着经营过程中,企业是怎么借钱经营怎么还钱,真是一本辛酸帐。创业者真的是自己出钱了才能够刻骨铭心,全身心投入。
他看到身边很多非常棒、非常出色的专家,科学家,但是最终并没有将企业做成。根本不适合做一把手,有的人只适合做二把手。
企业家需要人品好、为人好。有的人不是人品有问题,创业者失败的原因是缺乏客观的自我认知。特别是高学历者、博士、教授,承认自己的弱项是最难的。但是如果定位错误,创始人以为企业是自己创办的,看不到自己的弱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定位错误,就会导致企业生死攸关的决策失误。
如何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与经营负担?
袁董事长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在场的创始人思考。创业的形式是不是一定要开家公司?他看到一开始就开一家公司,苦了我们年轻的科学家。在百诺创业营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值得深思的是这个行业创业成本对于创业者的负担太重了。
从科学家到企业家,企业每次的生死抉择,使得袁董事长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蜕变,能够坚持下来了,坚守成功了。他希望年轻人把创业精神和对创业的热情能够体现在真正创造价值的地方,而非是在科学家们不擅长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上,太消耗专业人才的精力了。
17年元老级骨干,从小职员到企业高管的成长蜕变
元老级的核心骨干们是将自己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洁特。在企业初创的时候,才千百元的薪水,员工们是为何留下的呢?作为洁特公司招募的第一位销售员,研发三年才有产品,推向市场的时候,接到最大的单是50箱订单。大家回忆起来这段,画面仿如昨日。就在一个70-80平米的办公室,当时还没有厂房,还需要找其他工厂加工。当时别提有多开心了。这位员工觉得跟着老板做事情有发展,医疗行业有前途。如今的洁特每天的日产量是2000箱,还会随着订单的增多,市场需求的加大,产能也在逐年增长。
今日的核心骨干们持有公司股份,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八年的耕耘,获得了巨大的精神与物质的回报。
初创团队如何选择员工?
袁董认为企业人员流动是在所难免的,18年时间里他从来不炒员工,都是被员工炒。一路跟随企业成长十几年的员工毕竟是少数。关键在于创始人的人格魅力。这个领域的人才大多数是聪明人,高知人群。那么创始人需要有足够的胸怀给予员工可以发挥的空间,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家企业18年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无法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讲述完成的。
让创始人兴奋的是近距离体验到一家从小到大的企业,以及有上市梦的创始人们,在袁建华董事长身上看到已成为现实,通过近距离走进一家上市公司,了解其中的很多鲜为人知的创业历程。
这次的家访导师袁董慷慨的分享,相信会使得创始人获得更大的动力,向着梦想坚定前行。
走进企业导师家访,继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