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释言午
告诉我,你的青春住了谁?
“我爱,是因为我存在,我们认真感慨,是因为,青春住了谁,改变我的姿态。我爱,我爱着你盛开,就算泥泞走来,一路上,我们多了些能耐,过往值得了现在……”
记得上一次听杨丞琳的歌,还是在初中,那首《暧昧》在MP3里偷偷播放了无数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午间休息的闲暇,在心情低落的某个瞬间,陪伴良久。最近在网易发现了杨丞琳这首《青春住了谁》,忽然感动欣喜,普通的曲子,却让我心绪难平。我想,这是她唱给自己的歌,唱给我们的歌,也是唱给独一无二的青春之歌。
01
2018年1月18日凌晨,周杰伦发布了久违的新歌《等你下课》,没有任何宣传,却占据了整整一天的热度,网上也是各种推文、新闻轮番出现。
毕竟,周杰伦这个名字,是一代人的青春。
说实话,我不是Jay的粉,我没有期待偶像发新歌像期待升职加薪的感觉,但我知道,如今已为人夫为人父的周董身上承载的是太多人的青春与回忆,美好与青涩。
我刚念初中的时候,上高中的表姐爱极了周杰伦,学绘画的她最爱画的人物肖像,是周杰伦;床头贴的大号海报,是周杰伦;书里夹的各式书签,是周杰伦;耳机里传出来的歌声,永远都是周杰伦的。在那个青涩木讷的年纪里,我还不知道,这就是追星,而这个“星”被叫做偶像。
今天早上,我给表姐发微信,说:“姐,你曾爱的杰伦发新歌了哦。”
下一秒,表姐回了四个字:“热泪盈眶”。
那一年,你的青春住了谁? 等你下课的那个他? 你等下课的那个她?
02
青春住了谁? 住了床头泛黄的老照片。
放假接近十天,直到今天才拖着懒惰的躯体开始计划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寒假。
收拾东西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的是青春,是回忆,是走过的那些年。
小学的毕业照上,只有二十几个人,记得小学五年,我换了三个学校,当时怎么那么能折腾呢?看着照片里泛黄的我们,稚嫩的脸庞,傲娇的神情,不由得感叹,也许那些年,我们真的折腾得起。
初中毕业照上,我幸运地抢站了C位,只为了站在最喜欢的老师身旁,好像我就是他最骄傲的学生一般。照片里得逞的我,还是那么土气,可我看到了自己嘴角上扬的弧度,那么明显不曾掩饰。
高中时的毕业照,是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拍的,黑色班服的我们,显得过于严肃呆板。大概当时,谁都没有料到分别那么快,也许今后再难见的事实。于是,不喜欢站在A旁边的B悄悄绕到了C的身边,那是我们年少时心照不宣的小心机。
后来,小学毕业了,中学毕业了,大学也即将毕业了。离别,也习惯了。
03
青春住了谁? 住了积压在抽屉里的情书。
还记得第一次收到的情书,像极了班主任随手写下的请假条,素净,呆板。我已经忘记了第一个向我递情书的男孩的模样,但我清晰地记得,他是我第一个男生同桌,他很调皮,也很幽默,当然也很善良。
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妈妈在一个帮我洗衣服的午后,无意中从我外套口袋里掏出了一张折叠有序的彩色信纸,那是一封还没来得及拆开的情书。或许,当时的我,都不曾知晓它的存在。所幸的是,那是一封文艺煽情的情诗,成行排列,有序规整,我生平撒了第一次谎,我对妈妈说那是同学帮我抄好的歌词,为了证明此话的真实性,还随口哼了几句。直到现在,我都不确定,妈妈当时是否看出来我扯的谎。
也曾收到过让自己心动羞涩的情书,那是出自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子,他的字很漂亮,坏笑起来的时候眼神里透着闪闪的光,一闪就是三年。而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他的样子了,但我知道,他一定不再是当年青涩的模样。
高中的时候,几乎所有人主动地、被迫地都把爱献给了叫做“学习”的那个小妖精,我再也没见过情书的样子。
后来,就没有人喜欢写情书了。相恋,一条微信、一个电话,好像就已足矣。分手,一条消息,似乎都显得多余。
04青春住了谁? 住了几册怀旧的歌词本。
足足四大本歌词,是我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财富。那时候,我还近乎痴狂地喜欢着唱歌;那时候,我的声音条件还没有因高烧而变低配;那时候,还有单纯简单的心情去时时歌唱。回想起来,那个喜欢唱歌的自己,那段喜欢唱歌的时光,真好。
最漂亮的笔记本,总是舍不得演算数学题,也舍不得写家庭作业,好像只配得上用来认认真真地记满歌词,这样才算物尽其用,不负欢心。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一群笑靥如花的女孩,聚在教室中央,一人一句,或独唱,或合唱,捧着歌词本的她们,陶醉而满足。仿佛,一直唱着,就能一直幸福下去。
最害怕的事情是,被借出去的歌词本会被弄丢,总是惴惴不安,生怕丢了所爱。但是,被归还后的歌词本,总是毫无意外地面临着被再次借出的命运,漂泊在人海茫茫中,但总有一天,它会再次回到我手边,一并承载着别人的欢喜与记忆。
看着落满灰尘的这几本歌词,眼前出现的画面,纵然远去许久,也依旧清晰,恍如昨日,念念不忘。
05
青春住了谁? 住了一摞落满灰尘的杂志书。
年少时的我,也曾是个爱书的姑娘。这一摞一摞的杂志、文摘,将当年以书为友的我的形象再现在了眼前。
小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读物是《小学生读写》,在那个阅读还不算流行的年代里,我固执地读着父母眼里的“无用的书”,执拗地用着“这些书有利于写作文”的借口继续着我的阅读时光。
到了初中,读写系列依然陪伴在侧,随手翻开几页,上面写满了我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或感悟体会,或仿写续写,用心之至,愉悦之极。很感恩,自己曾是个这么喜欢读书的孩子。
灰尘落得最厚的,是几本《读者》、《意林》、《青年文摘》,还有几本《疯狂阅读》,我还记得晚上开着手电筒偷偷读这些书时的样子,第二天早上醒来总会觉得脖子痛,但却依然乐此不疲。高中时期,为了高考,学校总是明令禁止我们看与考试无关的书,诸如此类,所以夜晚便成了最佳阅读时间。
高中三年,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偷偷多看几本小说,多写几篇文章。
我用干净的抹布,把曾热爱的这些书拭去灰尘,找了个干净的纸箱放置进去。我不会随意扔掉,也不会束之高阁,因为它们曾在我的青春里,熠熠生辉。
06
青春住了谁? 住了彼时稚嫩孩子气的文字。
那位温柔的女老师曾对我说“这个年纪,把文章写得平实一些”;那位豪爽的男老师曾对我说“女孩子,把文章写得明媚一点”;那时的我也曾对自己说“喜欢写的话就要坚持下去”。
青春住了谁?
住过那个穿白衬衫的明媚笑着的男孩;住过那个严厉而又温暖的胖胖的班主任;住过那个陪你哭陪你笑陪你一起变胖的傻姑娘;住过那个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住过那个曾经的再熟悉不过的你自己。
“这年华青涩逝去,却别有洞天;这年华青涩逝去,明白了时间。”花间一壶酒,此时一莞尔,只为致青春。
青春那么短,一转身就已不见。
青春那么长,住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人。
青春住了谁? 只有你知道。
注:此文已于改动后首发于公众号“阿娜妲”,如有转载之意,请联系公众号“阿娜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