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读书都是拿起来就读,这好象很正常。但是我们想一想,如果给我们一个拼图,我们会不会不管图形是什么,上来就开始拼?如果让我们盖一间房子,我们会不会不设任何架构,上来就开始盖?如果我们准备出去旅游,我们会不会不看地图买到什么票就去什么地方?我们会不会不了解一下当地有什么景色,而是走到哪里就参观哪里?我们做一顿饭时,会不会不管厨房里有什么,而是拿起什么算什么,有什么就往锅里倒什么?……那么,我们阅读一本书为什么就可以什么都不看,就开始阅读呢?
为什么要预习:
一、这本书书对我们有没有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也不知道这本书适合不适合自己,因为这本书是别人推荐的,或者是网上流行的。我们只是从感觉上觉得这本书可能对我们有用,这本书应该对我们有用。可是实际上我们并不了解这本书,如果我们读书又不快的话,那么浪费好几天去读一本书,我们实在耗不起这个时间。
二、这本书中哪部分对我们有用?通常情况下——开卷有益。但是哪部分有益呢?按照二八理论,一本书中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也就是20%。那么怎么去找到这百分之二十呢?
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先去了解一本书,是觉得没必要,我都要读这本书了,还花这个时间干什么?其实花一点时间来浏览全书,实际上是为我们最大程度的节省了时间。当我们作这个准备时,可以知道这本书究竟要表达什么,是否对我们有用,因此,浏览是值得的。
那么如何浏览一本书呢?
1、去豆瓣看一些有内容的书评。
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在豆瓣等很多书评网上或者文库中,许多读者都写下了有内涵、有深度的读后感,我们只要去网上搜索相应的书名,就可以找到这些免费而且精致的“书籍介绍”,所以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渠道是了解一本书的最佳办法。
2、去看书中的序。
去看书中的目录。一作者认为最能表达他思路的大咖或朋友写下的,而且最大的好处是简洁清晰,表达的都是书中最主要的主题概念,所以,如果我们愿意在书序的阅读方面多花上一分钟,它就绝对有机会证明我们的时间没有浪费。给它一个机会,它会还你一个奇迹。
3、去看书中的目录。
一本书的目录是作者非常用心描绘的一个关于“书的地图”,它就是作者在构思时的思维导图,也是作者在写书过程中的全程指示图。同时,它可以导航仪一样带领着我们从全局的方位去观察这本书,所以目录的作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4、去摘取几个章节去阅读。
找出几个感兴趣的章节去浏览一下,看看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精彩,还可以重点看一看作者有意涂黑体、粗体的部分,这些虽然不一定是我们最关注的,但一定是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作者想说什么。
5、看看开头和结尾。
通常作者在写一本书的初期,心情是最郑重的,所以开头的部分一定是状态较好的时候,一定会写得比较出彩。同样,在结束一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所以通常也会认认真真的把自己的观点再次描述出来,所以看一下开头和结尾,一定会让我们了解到书中重要的理念。
在花几天时间看一本书之前,你至少要通过以上办法知道风是怎么吹的,如果你不肯去辨别,又想节省时间成本,那就要祈祷上天的眷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