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听得到的时候听到这么一条音频,投资人王煜全说碎片化信息可以让认知升级。在音频中提出的观点是在我们接触大量碎片化信息的时候,我们知识的广度是增加的。人类对比猩猩猴子的大脑并不是厚度增加,厚度的增加是因为表面积的增加,产生折叠造成的,所以我们智慧的生成不是因为深度的提升,而是因为广度的提升。所以当我们能够更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时候,除了广度以外深度也有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仅不能让你变得更广博,只可能连深挖都保证不了。再学术上要到达一定的深度广度是前提。人类和黑猩猩相比管理情感和运动的区域是相似的,但是大脑在管理信息、逻辑分析方面就比黑猩猩要发达很多,这说明我们更高效的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我们进化得到的天然优势。人的眼睛吸收信息是无差别的,不会剔除降低无效的信息,还会增加一些干扰的信息,甚至会产生一些没有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大脑以后经过处理变成一个真实的信息。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应该让大脑进行识别,而不是在体外通过人工的方式把很多信息滤掉,造成输入大脑的信息过于单调,做到先输入,再筛选,而不是先筛选再输入。例如Isis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他们的残忍,认为这些人十恶不赦,只能通过杀害才能保证世界的和平,这样世界就永远不会安定,但是如果你从别的方面了解到其实Isis的成员很多都是没有钱没工作没有接受教育的贫苦人,没有办法才加入Isis你就可能会想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其实就是大量碎片化形成的完整认知。
首先这个观点内我接受的是碎片化信息确实增加了信息的广度。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公众号,我相信每个人的微信关注的公众号应该都不少于十个,假设一个公众号每天会推一条消息的话,一条消息中又包含四个不同方向的内容,那你一天就要接收四十条信息,每条信息都将近两百字,这样你光公众号每天八千个字,然后每天花一个小时在刷微博上,这又是多少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科技,娱乐八卦,时尚,工作职场等等,相比之前我们获取信息只能通过新闻通过电视,我们接受到的信息确实是很大的,这些还是被动接受的,还有我们想要学习的东西,自己上网搜索的,这些又是多少。互联网时代,这么看来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国内海外什么都了解,但是事实上我们做到了吗?
其实我们没有做到的原因不是在于碎片信息没有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为什么呢?只是因为我们接收时候出了问题。所有公众号是一个时间更新的吗?不是。前一分钟我们刷完公众号,后一分钟我们想做一点事情,做了一会就发现又有一个公众号更新了,然后放下手中的事情就开始看,还捎带在玩会,我们依然接收了大量的碎片信息,但是我们仍然什么都不是,就是因为这些碎片信息把我们的时间也给碎片化了。我们没有完整的时间去做一件事,一会做一点,最后什么都不记得了。
我很赞成音频中所说的在学术上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是前提,但是这不是一味着说有了广度就完全可以到达深度了。我们多少人是看完信息就放在一边不管了,一天那么多碎片信息你都能记住吗?答案是否定的。学习广度是一方面,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更是非常的重要。我们接触碎片信息满足了我们广度的需要,但是没有满足体系这个需要,所以这个体系是要我们自己去建立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完成由广度到深度的这个改变。否则我们其实就是一个看起来什么都应该知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所以我建议就算是碎片信息我们也不要用碎片时间去阅读,给他一个完整的时间,同时做一个归类,我们的大脑是很厉害,但还是没有厉害到这么多信息,可以全部在脑中整合的程度。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让自己在接受碎片信息的时候不变浅薄。所以碎片信息有错吗?错的是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