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成长五件套后,我的情绪是低落的,这些习惯很早以前就接触过,书上、公众号上这类文字层出不穷,自己也践行过,现在回顾认真坚持下来貌似没有,断断续续坚持的有早起、阅读、运动,在写的时候是纠结的,自己很难做到又怎么分享给大家呢?想了好久还是闭眼输出吧,理念加强的同时也许就坚持做到了,习惯做“情绪决定”的人,凡事倾向于半途而废,而善于做“理智决定”的人则更容易让想法变成现实,希望大家理智做决定,认真思考成长五件套是否是你需要的。
那什么是成长五件套呢?早冥读写跑
第一件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坚持早起之路;不知道有没有人睡前盯着手机屏幕,直到实在无法支撑才怏怏睡去,精神差,白天无精力,知道这种毫无节制的生活习惯不好,但实在是没有心力去对抗惰性,日本作家中岛孝志写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这本书,书中分享了好些点都是教我们早期的益处,比如:第一,每天4点起床,把全天分成三段。4点~12点:第一个8小时用于完成过去的工作;12点~20点:第二个8小时用来铺垫未来的工作;20点~次日4点:第三个8小时用于休息;休息时间不少,还多了一份未来的保障;第二,书中讲了有关睡眠的脑科学理论。第三,放弃闹钟,形成生物钟,让梦想唤醒你的生活;第四,抓住大脑工作的高峰期;要顺应规律,抓住效率高峰期,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在这个时间段完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早起后我们如何规划呢?4:30-5:30起来,相对于7点起来的人,多了2小时,按一天8小时工作时长计算,每年可以多出约90个工作日,如果坚持40年,就相当于一个人全年无休工作10年,算算太可怕了,一定要好好计划这2小时,书中提了几条建议,1.规划: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罗列全天的工作,对它们进行排序;2.跑步:起床后先跑步,让大脑完全清醒,精神状态会延续到上午;3.反思:每天复盘一些工作、梳理一些思绪,或把一些心得感受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4.读书或写作:提升自己的认知和阅读能力;5.做困难的工作;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会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所以希望有缘遇到的读者能择些习惯执行。
第二件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藏赛道;冥想建议你认真对待一下这件事,因为它会扎扎实实地影响你的生存质量与竞争力,冥想就是一条隐藏的成长快车道,提高专注力,我们同为人类,基本配置都差不多,没有谁的大脑更加特殊,但是人们在大脑的使用上确实有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使用“工作记忆”的能力,人和人之间的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脑力资源利用率的竞争,你能多开发一个小球的脑力,就多一点竞争力,科学研究表明,通过这种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增大,大脑灰质变厚,这意味着这种练习可以从物理上让我们变得更加聪明,因为一个人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是影响人聪明程度的因素。
其次冥想还能帮我们保持情绪平和,人会因某种习惯,每天睡觉前不自觉地开启“胡思乱想”模式,杂念丛生,无法安然入睡。他们虽躺在床上,脑子里却像一壶刚烧开的沸水,思绪难以平静,彻夜不眠。如果遇到这类事情,你无须求助任何人,也无须花费钱物就能完成自救。那就是开始冥想,时常练习,你就能渐渐走出情绪困境,成为一个凡事心气平和、稳若泰山的人。冥想并不只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心灵修炼活动,当我们用知识去观察它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这个看似虚无的技能正是我们的制胜之道。
第三件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首先“如何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想要快速成为一个行业的高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行业专家交流,直接向他们请教——这大概是最高级的成长策略了。其次是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高级的成长策略,这是所有人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
其次阅读的意义是什么呢?书籍是传承思想的最好介质,顶级的思想都能从书籍中找到,只要选书得当,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找到行业里顶级的思想,书籍可能是一段生命经历、一种奇妙见闻,也可能是一场奇思妙想,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无法看到的地方,文字可以,所以我们要读书、持续地读书、持续地读好书,则相当于和古今中外的顶级思想家处在一个朋友圈,每读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一次名人访谈,就是在和顶级的专家交流谈话。
最后阅读让人拥有高密度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而认知能力极度依赖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我们立足现代社会的根本竞争力,思考一次,记住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只要调用原来的记忆就好了,不需要重新思考,因为思考这件事对大脑来讲是非常缓慢和耗能的。长年累月的积累,坚持高密度思考的人会与习惯低密度思考的人产生巨大的差距,这正是我们现在要仰望智者的原因。
第四件写作: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书中的意思就是在调动自己的千军万马。一些人读完一本书之后,把全书的框架和观点罗列一番就认为完成写作输出了,顶多算是把别人的知识挪了个地方——你只是多了些“军马”,但并不能调动它们,这是无用的。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而写作时如果不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则是无用的。因“教”才是最好的“学”。教授他人会逼迫我们通过自己的语言,用最简单的话把一件事情讲清楚,甚至让外行人也能听得懂,而写作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在磨炼这项技能的路上不断调整、反复修改,直至自己满意。
如何训练写作呢?这里提供几个小方法,第一,固定时间,强制多写;第二,找准一个方向,精准击破;第三,拆解文章,总结学习;第四,少用连接词,多用短句;第五,坚持更新,一周一篇长文;第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写作这条路很像一条从平缓到迅速爬升的曲线,前期我们经历的就是那个平缓的阶段,熬过去了你一定会有爆发式的成长。
第五节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时常运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犹如一汪清泉,而久坐不动的人,体内生态系统则更像是一潭死水,不愿意运动的人则更容易滋生焦虑、抑郁、消沉、低落等各种不良情绪,并且压力产生的毒素会破坏大脑中几十亿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逐渐使大脑的部分区域萎缩,这表明,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可能会变“笨”。看到这些是不是就想马上迈开腿了,不要急,先看完在行动,脑科学的发现提示我们运动能够启动“神经新生”,同时由于注意力、意识和运动脑区之间有大量重叠,所以运动也可以直接从物理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思维能力,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的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那么怎么应用呢?好的模式是“运动+学习”;科学研究虽然证实运动能使大脑生长出新的神经元,但这些神经元需要经过发育,长出神经轴突和树突,才能形成真正的神经细胞,所以运动不是关键,运动之后的活动安排及环境刺激才是关键,运动之后,脑子需要充分接受考验或挑战,才能让自己不断地变“聪明,所以在运动后的1~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大脑神经的连接越来越多,信号通路越来越宽,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习惯于在运动后看电视、刷手机、玩游戏、逛街、聚会、和朋友们闲聊,甚至直接睡觉,做那些无须动脑或让自己感到很舒服的事。真的很遗憾,那些好不容易生长出来的神经元随即消散,他们因此错失了变“聪明”的机会。
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先写到这里,文章有点长,关键还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习惯,然后按照自己的方式坚持做下去。本文参考《认知觉醒》《21天逆袭人生》,想了解的更详细去阅读这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