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爱情从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些人对它云淡风轻,有些人却对它至死不渝。于我而言,爱情是一个宏观词语,如果你没有亲自经历过,那你就不会真正懂得其中单纯又复杂的情感,我甚至觉得,爱情最基本的一个条件就是两个人可以在一起,能常常看到对方的脸,听到对方的声音。
爱而不得,始终是一个悲伤的结果,不管我们在这个过程里付出了多少,尝试了多少,遭受了多少,命运却都给了我们一个不可逆的结果。前几天,看了电影《第三种爱情》,有点悲伤的是,电影是悲剧结尾。我不排斥bad ending,但是总觉得影像化的东西更能影响人,情感也可以宣泄得更加充分,所以当我们仔细地看一部剧或者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融入进去,带入自己的感情,所以如果在最后发现这不是一个好结果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出现气愤、感伤和遗憾。
但不可否认的是,悲剧更能引起共鸣和激发人的思考。
在《第三种爱情》里,男女主的设定和大体的故事其实都不复杂,甚至带有一些我们过去所看到的影子。男主角林启正和女主邹雨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并不是很愉快,女主的妹妹就职于林启正的公司并且一心爱慕于他,得知他有婚约之后竟一时想不开割腕自杀。邹雨只有这一个妹妹,看到这幅场景时内心又急又气,匆匆地去找了林启正,却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妹妹的一厢情愿。邹雨希望妹妹可以辞职和林启正彻底撇开关系,却不曾想到这一面之后,他们就留下了不解之缘,转身就走的她也没有想起当初因为离婚在飞机上哭得不能自已时,就是眼前的这个男人给她递了纸巾。身为律师的邹雨和身为总裁的林启正开始有着诸多牵连,工人跳楼、聘请法律顾问……林启正甚至迅速地向她表白,言真意切,但已经经历过一段婚姻的邹雨只把他的行为当做是一场有钱人之间的游戏。
小时候看过一部叫做《爱在离别时》的电视剧,当时纯属简单地看电视,长大以后才真正地明白什么是爱在离别时。邹雨也是这样,经过不断的相处,她的心思也开始慢慢沦陷,可是不敢轻易逾越的她努力地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即将从上海飞去北京的她在登机前一直等着说要赶来送她的林启正,当她一转身就看到林启正的时候,她满心欢喜像个少女一样跳起来抱住了他。在北京,他们度过了甜蜜的几天,邹雨也决定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可是命运的考验也随之而来,林启正的青梅竹马江心瑶留学归来,一心想要成为他的新娘;公司的资金出现大问题,只有联姻才能解决。林启正的肩上承担着家族所有的责任,他竭尽全力地努力着,想要周转好所有的问题,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击碎他的希望。与此同时,邹雨的妹妹也发现了两人的关系,极端的她以死相逼。压力重重的两个人最后还是没能打败现实,林启正多次对邹雨说,不要担心,一切交给我。不知道最后的他会不会觉得当时太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林启正最后去了香港工作,恢复正常工作的邹雨一下公车便发现眼前多了一座天桥,她缓缓地走上去,在桥的正中央看到了“邹雨桥·林启正捐赠”几个大字,此刻的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她想起林启正曾经对她说,这里没有天桥,过马路要小心点。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一切也都没有未来了。
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是当邹雨被要求成为林启正和江心瑶的征婚律师时,坐在两人面前的她读着法律要求,念着念着眼泪就不知觉地流下来,她快速地擦去,佯装着微笑,对面的林启正也在偷偷地擦掉自己的眼泪,两人相望,可是两人的间距却无限漫长。电影直至最后都没有给出第三种爱情是什么的答案,而在戏外,饰演男女主角的宋承宪和刘亦菲却因这部电影结缘。也许,这就是《第三种爱情》最好的结局。
很多人都说他们还不够相爱,如果绝意要在一起,那林启正可以放弃一切,邹雨也可以不顾一切。可是世间事又岂能如此轻易顺心?人性的软弱强大都无法估量,我心疼邹雨,每天穿着职业装自信潇洒地去上班,旁人看见总会说一句,真美。可是这么美的一个人却总是容易哭,为自己的坎坷遭遇流泪,为自己的爱人流泪,为自己的软弱无力流泪,无法得到爱人也无法得到妹妹的理解。
爱而不得,有时候是一种解脱,有时候是一种遗憾。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话:不是没你不行,只是有你会更好。真正的爱情是你会希望对方真正地幸福并且努力和对方在一起创造幸福,但我们都是尘世里渺小的一粒沙,如果注定无法相伴走到永远,注定要放手,那就把想念和爱都留在心里。来日方长,也许未来会有你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给你想象不到的惊喜。
尽管我们不能在一起,但当时的我爱你全都是真心实意的。经年累月,那些爱总会找到自己的归宿。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