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时间管理类的书多如牛毛,门派林立,我喜欢极致的二分,隐隐看出其中的两大流派:时间可管理派,时间不可管理派。
两派同出一源:一天24小时公平公开地分配给每一个凡人,任凭你如何折腾与挥霍,沉浸与虚度,时间不停留。可管理派于是认为分秒珍贵,须从有涯中追逐到最多,逼出人生精彩;不可管理派弯起嘴角轻笑,昨日之日不可留,你只可能管好自己,时间管理从命名上就高傲到可笑。
悲观者从理论纷争中得出不可知论,理论都搞不明白的事,现实岂不是更无药可救?然而理论分割,对现实却往往更有双边参考意义。通往高手之路,左边是气宗之法,右边是剑宗之术,都行,更可以两厢借鉴。历史总在截然相反的两派切磋中,曲线上升。有少林就有武当,有管仲就有商鞅,有屈原就有杜甫,有凯恩斯就有哈耶克。最分裂的较量碰撞出最璀璨的答案,时间管理亦如此。最新科学共识并未发现时间管理的数学解,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唯一正确解”。所以,至少在现在,市面上的牛毛存在即合理,说不定还各有曼妙,用与弃,用的程度几何,全在你个人。也正因为此,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别听别人的推荐,都在盲人摸象,他也是摸,你也是摸,自摸出的路通常更适合。
说说我自己的几条经验。
1.这几天做了记录,发现时间大多浪费在大块与大块的连接处,比如醒来后起床前,是我整天意志的最低谷,赖在床上刷半小时手机,随后才能奋起。类似情况,还有工作前,午饭后,回家时,洗澡前,总之是哪里有转换哪里有浪费。如果能缝补起这几个断口,想必是一笔吓人的时间财富。慢慢来,反正时间管理还有时间。
2.很多事挤在一时,确定不可能都完成,那就放弃最耗时的那件吧。就像冰箱里的水果眼看都要过期,扔掉最大的西瓜,才能大松一口气,吃其他水果时反倒从容了。是变向的以退为进。说总比做容易太多,真这么扔会痛,但之后会觉得值。
3.有一半的时间浪费来自“等”。小时候陪我妈去菜场超市银行,收获血泪教训:“马上好”是行动者的错觉,等待者的噩梦。带一本书,看一篇文章,哪怕刷一段听书,一般都绰绰有余。不纠结换来高效率,这方面我有最坚定的决心与实践:路过路边新店,哪怕是我妈再三保证只是随便看看最多五分钟就回来,我也会停车、熄火,淡定地打开自己喜欢的公号,经常赚回大几十分钟。她也能好好购物,我也能安心阅读,从一份时间中抢下双赢。
4.最浪费时间的三件事是找东西,做决定,和情绪失控。不再找东西带来当代的极简革命,促成断舍离的流行,你稍作努力就能达成。做决定谁都逃不掉,高明的手段是明确价值观,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于是每个选择从心而出,自然过滤类似“今天中午吃什么”的中国式难题。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命题,也要慢慢来。最后是情绪。我猜它才是普通人时间效率的决定因素。虽然开心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但开心令一天盛开,难过使一天枯萎。情绪是时间公式的乘数项,它为0,时间效率就是0。坏消息是,它还可能是负数。好消息是,我们不可能控制时间,但对于情绪,却还有些手段。另一个话题了,有空再聊。
祝高效,更祝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