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经世篇: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2022.07.02周六台风天 D182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82

《菜根谭》经世篇

  01 退一步之法,让三分之功

    原文:人情反覆,世路崎岖。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务加让三分之功。

    译文: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因此当你遇到困难走不通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为人之道;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解读:王维诗云:“人情翻覆似波澜。”唐婉的《钗头凤》也说:“世情恶,人情薄,雨送黄昏花易落。”

    公元1145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按理讲,陆游、唐婉两人,自幼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进入陆家门的唐婉,因为不懂世故,得不到陆游母亲的喜爱,没少受委屈。最终陆游迫于孝道,在老母的百般干预下,和唐婉终是劳燕分飞。一对美满婚姻,就这样被家长活活拆散。由此可见,人情世故不可不知,一点不懂人情世故,最后难倒的会是自己。

    为人处世还必须学会谦恭、礼让,不能处处都想占胜,不能事事都要露一手,难行的地方退一步或许会海阔天空。人生得意的时候也应把功劳让与别人些,不要居功自傲,不能得意忘形。何况人类的情感无比复杂,人心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今天认为是美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认为是丑,今天认为是可爱的东西,明天就有可能是可恨。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就是“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的道理。

    尤其世路多险阻,人生到处都有陷阱。这就要培养高度的谦让美德,遇到行不通的事不要勉强去做。换句话说,人生之路有高低、有曲折、有平坦,当你遇到挫折时必须鼓足勇气继续奋斗,当你事业飞黄腾达时,不要忘记救助那些穷苦的人,因为这样可以为你自己消除很多祸患于未然。这样,知退一步之法,明让三分之功,不仅是一种谦让美德,而且也是一种安身立命的善措。

    02 待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原文: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

    译文:对待道德品行不端的小人,抱严厉的态度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内心不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做到态度恭谨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做到真正发自内心的彬彬有礼。

    解读:东汉陈实,字仲弓,颖川许县人,曾当过太丘县令,他在家乡为人公正。当年年荒民饥,有个小偷夜间潜入陈实的卧房,躲在房梁上窥伺,被陈实发觉。陈实并不惊动他,而是起身整了整自己的衣服,把儿孙唤到跟前,严肃地训导说:“人不能不知道自勉。那些恶人未必本来就坏,因为沾染了坏习惯,才达到了不知羞耻的地步。房梁上的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一听,大吃一惊,慌忙跳下地来叩头请罪。陈实语气缓和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模样,不像坏人,应该好好改掉自己的恶习,重新做个好人,你干这种事大概是由于贫穷所迫罢。”他吩咐家人取出二匹绢,送给了这位表示悔过的梁上君子。这事传开后,使那些有劣迹的人感到自愧,盗窃的事逐渐少了。

    在中国历史上,郭子仪对于心术不正的小人来见他,纵然那些人的地位很卑微(郭子仪那时已封王),他一定见,而且一定坐得很端庄,穿上礼服来接见。有很多人觉得奇怪,就问他:“许多达官贵人来见你,你都很随便,为什么这些小职员来见你,你这样严肃?”郭子仪回答道:“这些人心术不正又很聪明,还很会巴结,不能得罪,万一他将来做了大官,得了志,我们得罪他,他怀恨在心会报复。”

    他的话后来果然应验,擅长于巴结的这些人,很容易讨得主子的欢心,凡是得罪他的人,在他得志的时候都不会有好结果,有仇必报。郭子仪一生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有他的一套学问见识: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丰富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热情过分都不好。我们何不保持超然的态度,免去世俗的污染,“对小人不恶,待众人有礼。”

    03 读书见圣贤,居官爱子民

    原文:读书不见圣贤,如铅堑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读书只知一味背诵文句,而不去研究古圣先贤的思想精义,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写字匠;做官如果不爱护人民,每天只知道领取国家的丰厚俸禄,那就像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强盗。只知研究学问却不注重身体力行,那就像一个不懂佛理只会吟经的和尚;事业成功以后却不想为后人积一些阴德,那就像一朵艳丽却很快就凋谢的昙花。

    解读:一个满腹经纶的作家出名后有了些财富,便开始环游世界、到处走走。他带着一些金钱及书本开始旅游。他将看到的事物一一记录下来,并靠教导他人或为人解答赚取酬劳。有一次他搭上了一艘船,准备海上之旅。不料半途刮起一场可怕的暴风雨,每个人都急忙抢救身上值钱的东西,作家却只拿了笔记本。一旁的人问他:“你不打算保住你的财产吗?”作家回答:“我所有的财产都在我身上了。”当暴风雨过后,有些人因拿了过重的财物而无法逃出,而作家则幸运的活了下来,等到了另外一个城市,他便将这个冒险故事写成书。一路上他就靠着文笔才华顺利的回到家乡。

    知识是唯一不会亏本的生产工具,一个有学问、有智慧的人懂得利用所学发挥自己的才华,改善目前的生活,帮助自己由困境中跳脱出来,并使人生充满意义及乐趣。

    04 祸起于玩忽,功败于细微

    原文: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

    译文:那些严酷惨烈的灾祸,大多是因为不认真对待而发生的;那些看起来盛大圆满的功业,常常败坏在琐细微小的事情上而前功尽弃。所以古人说:“人人都说好,必须防备有一个人感到不满;事事都有功,必须防止有一件事不能善始善终。”

    解读:古时候有一个铁匠打了一枚钉子,可钉子的火候不够,但是为了完成军队的任务他也没有在意地就交给了军队,军队后来把这枚钉子钉在了马鞍上面,最后这匹马在送军情的时候马鞍坏了,情报没有送到,于是战争失败了。这个故事一点也不夸张,事情就是这样:一枚不合格的钉子坏了一场战争。

    由此可见细节的至关重要。当代系统论认为,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有机联系、彼此制约的细节构成的统一整体,忽视了细节,将导致系统整体的严重后果。细节决定成败,还在于因其“小”,往往被人忽视,掉以轻心;因其“细”,也常常使人感到繁琐,不屑一顾。但就是这些小事和细节,往往是事物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关系成败的双刃剑,万万大意不得。

    上海地铁一号线是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有了比较后,才发现一号线许多细节处理的良苦用心:一号线每一个出口处都设计了三个台阶,要进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因为德国设计师注意到上海地势低,设计三个台阶就把雨水倒灌的问题解决了。一号线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看起来也是多此一举,二号线就处理成直行,但就是一号线的这个转弯细节,让冷暖气节省了很多,降低了很大的营运成本。

    05 君子立好言,君子行好事

    原文: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文:当春天到来时阳光拂照气候和暖,就连花草树木也争奇斗艳,给大地铺上一层美丽的景色,甚至连飞鸟也懂得在这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唱出几句宛转悠扬的歌声。一个有才华的士君子假如侥幸出人头地身居高位,酒足饭饱过上豪华的生活,却不想为后世子孙挥写下几部不朽名著,做一些有益于世人的事,那他即使活到一百岁的高寿也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解读: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朝的杨逸从小努力读书,勤学好问,二十九岁时就被魏庄帝授任为吏部郎中、平西将军、南秦州刺史、散骑常侍。以他这样的年龄而被委以如此重任,还从未有过先例。此后,又被调任平东将军、光州刺史。

    杨逸在任光州刺史时,为治理光州,费尽心思,不辞劳苦,为办理公务,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倚仗年轻,常常不分昼夜。他懂得,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争取民心,而要想获得民心,必须问民疾苦,从点滴做起。因此,每当州中有人被征召从军,他一定要亲自送行,有时风吹日晒,有时雪飘雨狂,许多人都坚持不住,他却毫无倦意。治政、治军要讲究宽猛相济、恩威并施,杨逸也熟谙此道。他仁爱百姓,又法令严明,恶徒狂贼都不敢在州中惹是生非,全州境内,上下肃然。他最恨那些豪强奸诈之徒,在州中四处布下耳目,随时监督,稍有动静就立即剪除。他以严格的纪律约束部属,手下的官吏士兵到下面办事,都自带口粮。如有人摆下饭菜招待,即使在密室,也不敢答应,问其缘由,都说杨逸有千里眼,明察秋毫,哪个做了错事能瞒得过?

    杨逸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当时因连年灾荒,饿死很多人,杨逸见状,心急如焚,决定开仓放粮赈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管粮的官吏惧怕私自动用国库存粮会招致大祸,执意不肯。杨逸也明白,不经上奏批准,擅自发粮,如果朝廷怪罪,将有生命之虞。可是要按常规具文请奏,等待批答,文书往来,颇费时日,不知又要饿死多少百姓,宁可获罪,也要放粮。随即果断下令开仓,将粟米发给了饱受饥饿煎熬的百姓。然后,杨逸马上写好奏章,向朝廷申说详情。

    奏章送到朝中,庄帝与君臣议事,以右仆射元罗为首的大臣认为国库储粮不可轻易动用,杨逸之请,应予驳回。尚书令、临淮王元或则认为形势紧急,应贷粮二万。最后庄帝恩准二万。

    杨逸放粮后,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幼病残者仍难活命,他便派人在州门口摆上了大锅煮粥,施舍给这些人,使之不致饿死。杨逸之举,无异雪中送炭,解民于倒悬,那些即将饿死而因杨逸及时赈济终于活了下来的百姓竟然数以万计,庄帝闻听事情本末,也以为处置得宜,连连称赞。

    裴多菲曾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像杨逸这样献毕生于家国百姓,真乃君子士人的大贤哲也。

2022.07.03周日雨D183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83

《菜根谭》经世篇

    06 愿种德施惠,勿贪权市宠

    原文: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卿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一个平民老百姓如果愿意尽自己的能力广积恩德、广施恩惠,他虽然没有公卿相国的名位,却同样受到世人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争夺权势贪恋名声,虽然有着公卿爵位,却像一个讨饭的乞丐一样可悲。

    解读:平民百姓如果肯多做善事,广结善缘,其行为好比是没有爵位的公卿将相。种德施惠其实与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财产等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有心,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身居高位如果只知道谋取权力,只知道讨好当权者以便获得宠信,这种行为也就和乞丐差不多了,只不过比普通的乞丐拥有爵位罢了。只知道贪图权力,这种人不会有什么远大的见识。明武帝的时候,宁王的后代宸濠倾慕唐六如的才华,派人送金子给唐六如,想请他做官。唐六如接受了宸濠的礼品,来到宸濠身边,受到宸濠的优待。唐六如住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宸濠常常做一些不合法的事情,猜想宸濠大概是想造反。于是唐六如装疯卖傻,想躲避开宸濠。有一次,宸濠派人送礼物给唐六如,看到他疯疯癫癫的样子,送礼的人只好带着礼物回去了。宸濠知道这件事后说:“原来唐六如是个疯子。”于是就把唐六如放回家。不久宸濠果然造反了。宸濠身为权贵,却只知道谋取权力,自己的才德又不足,所以落得失败的下场。唐六如看出宸濠的野心,及早与宸濠划清界限,最终避开了祸患。

    07 敦旧扶公议,谨庸种阴德

    原文:市私恩,不如扶公议;结新知,不如敦旧好;立荣名,不如种阴德;尚奇节,不如谨庸行。

    译文:一个人与其收买人心而施恩惠给别人,那还不如以光明磊落的态度去争取社会大众的舆论;一个人与其结交很多不能劝善规过的新朋友,倒不如加深一下跟老朋友之间的情谊;一个人与其沽名钓誉、想办法提高知名度,倒不如悄悄在暗中积一些阴德;一个人与其标新立异去显示名节,倒不如平日谨言慎行多做一些平凡无奇的好事。

    解读:宋孝宗乾道四年,人民缺乏粮食,朱熹求救于州府,借到常平米六百石来施救,夏天从社里的谷仓借米粮,冬天加利息偿还。歉收时免除一半利息,大饥荒时利息全免。十四年后,六百石米全数还给州府,尚有储米三千一百石,作为社仓,不再收利息。所以虽然遭到歉收,人民也不担心缺乏粮食。孝宗于是下诏,使朱熹的社仓法在各路推行。

    陆象山评此说:“社仓固然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然而要常年丰收,这种制度才可保持长久,如果不是可常年丰收的田地,一遇到歉收,则社仓的米只有借出而没有收入,来年播种时缺少种子,仍然没有办法施救。不如同时设立一个平籴仓,丰收时买入米粮,防止价贱伤农的祸害;歉收时出售米粮,以防止富家囤积粮食,抬高价格来获取暴利。把买进来的米粮分存两个仓库,其中一个仓库的存粮保留起来,不随便使用,以为歉收的年头所用,用这种方法来替代动辄匮乏的社会,显然比较实用。”

    顺从人民的方便,是社仓法;强制人民听从的,则是青苗法。是因为前者主张利民,后者主张利国的缘故。官吏积存谷物的方法,也是社仓的遗训。然而所积的只是纸上的空言,一半已被负责官吏据为己有,一半变成朝廷非正常调用的钱粮来源。一碰到荒年歉收,除了摇头叹息,一点办法也没有,还不如不要设置,单纯地把谷物留在民间的好。

    明朝何良俊于《四友斋丛说》说:“当今地方首长的真正德政,当务之急是将各项赃款及罚银,督促各府县隶全数购买谷物。犯徒刑、流放以下的罪犯,准他们用谷物来赎罪。大致上大县每年要买谷一万石,小县要买五千石。两直隶巡抚之下有一百个县,则每年就有七十多万石谷物。累积三年之后,就有两百多万石了。如果遇到一个县有水旱灾,就向无灾害的县通融借贷,来年丰收补还,则各地百姓就免于流离逃难,而朝廷对那些供应政府财政支出的重点税收地区,也永远不需忧心荒年歉收的问题。最大的德政,没有比这样更好了。”

    08 不犯公正论,不走权门窦

    原文: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手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著脚,一著脚则玷污终身。

    译文:凡是社会大众所公认的规范和法律绝对不可以触犯,一旦不小心或故意触犯了,你就会遗臭万年;凡是权贵营私舞弊的地方,千万不可踏进一步,万一不小心或故意走进去,那你清白的人格就一辈子也洗刷不清。

  解读:晋朝张翰辞去大司马府高级官员的职务,对同郡的顾荣说:“天下纷乱不安,拥有盛名的人,想要退隐都很艰难。我本来就是乡野之人,性好闲适,早已不求一时的名望。你要好好的以你的聪明防患于未然,用你的智慧预留后路。”顾荣拉着张翰的手,说:“我也很想和你一起退隐,自在地去采拾山间的野菜,喝江河中的清水。”张翰有一天看到秋风吹起,想起吴中(江苏吴县)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的可贵在于能够适情适性罢了。怎么能被羁留在离故乡数千里外的地方,为的只是虚名爵位?”于是叫人驾车赶回故乡,不久,齐王败亡,许多人都说张翰有先见之明。晋朝还有这样一件事,晋朝裴颇推荐韦忠给张华,张华要任韦忠为官,他却以疾病为由辞谢。别人问他原因,他说:“张华为人虚华,裴颇贪多而不满足,两人都不顾礼法依附贾后,我时时担忧他们会遭覆败,波及我,怎么可以再撩起衣裳,不知顾忌地来接近他们呢?”后来张华果然遭祸,如韦忠所预言一般。

    张翰、韦忠两人不依附权贵,所以临祸不遭殃,保持了清白的人格。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人的一生应修德养性,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09 当锄奸杜幸,须留他去路

    原文: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都咬破矣。

    译文:铲除奸诈凶恶的人,要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如果使他们毫无生路,就像堵塞老鼠洞那样,把老鼠洞的所有出路都堵住了,老鼠就会把一切完好的东西都咬坏,奸诈凶恶之辈也会极力做坏事,把一切好东西都破坏掉。

    解读俗话说“狗急了跳墙,兔子急了咬人”,铲除恶势力,也需要给他们留有一条生路。如果斩尽杀绝,把他们逼上绝路,那么他们就会尽一切所能搞破坏。《智囊》上讲,宋哲宗时,王安石变法失败,恢复了以前的旧制度。这时候跟随王安石变法的革新派等人遭受到严厉的打击,有的被贬官,有的被监禁起来,朝廷还把他们的名单公布出来。范纯仁叹息说:“这样下去,将来我们这些人怕是会遭到报复。”后来革新派又掌握了权力,果然对旧党的处理也非常严酷。对敌人过于严苛,那么一有机会敌人也会反过来更加凶狠地报复。

    吕公孺在永兴当太守,部队要迁移,这时候有一些士兵因为当兵太久了,非常思念家乡。于是这些士兵举起武器要打开关门,没有成功,他们就向西边的渡桥走去,准备从那里逃走。部下请求带兵把这些逃兵抓回来。吕公孺却说:“这些人都是亡命之徒,如果把他们逼急了,就会发生叛乱。”于是吕公孺亲自前往桥边,对几个闹事的士兵说:“我知道你们确实很辛苦,但是也不可以擅自回家。如果你们过了这座桥,就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了。现在停止还来得及。”逃兵们都停了下来,吕公孺找出带头闹事的人,对此人施以处罚。其余的士兵都回去照旧服役,从此安静服帖起来。吕公孺对待闹事的士兵,采用了为士兵考虑,并不斩尽杀绝的方式,由此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10 事业随身毁,精神万古新

    原文: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时。君子信不以彼易此也。

    译文:当人死后,事业与文章都随着人肉身的死亡而消亡,而高尚的精神却能万古如新。无论经历多少时间,高尚的精神依然大放光彩;功名富贵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移,而忠贞爱国的气节却经历千年如一日,不会发生改变。君子确实不会因贪图事业文章与功名富贵而丧失高尚的精神与气节。

    解读:人生在世不过区区几十年,长寿的人也不过百岁多光阴。几十年中,无论文章做得多么精妙,无论事业功名多么显赫辉煌,当人死后这些身外之物也随着人肉身的死亡而渐渐销声匿迹。功名富贵无论当时怎样宏大丰厚,没有人能葆有千年富贵,甚至葆有百年富贵都不是那么容易。流传下来的是高尚的精神,坚贞可贵的气节。在事业文章、功名富贵与高尚精神及忠贞气节之间选择,君子决不会为了前两者而放弃精神与气节。

    与事业功名相比,更注重精神气节,无论哪个时代,中华民族都不缺乏这样的人。蔡景濂教授是一位英籍华人,是培育甜菊与甘茶蔓的专家。他在香港有着优越的生活,他的技术吸引着许多外国老板,他们想买他的技术。蔡教授拒绝了外国老板的购买要求,从生活条件优越的香港来到内地某处条件艰苦的地方,他想在中国内地培育甜菊与甘茶蔓。外国专家曾说中国无法培植甜菊与甘茶蔓,蔡教授不信这个说法,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阻力,终于在中国培植成功甜菊与甘茶蔓,推动了中国生物工程的发展。蔡教授为此付出很多,从前他有自己的汽车、能享受各种美味佳肴、居住条件十分优越,而当他到内地工作时,一段时间只能骑自行车、吃鸡蛋青菜、住宿条件很简陋。一腔爱国热情,支持着他为祖国无私奉献。中华民族有无数如蔡教授一般热爱祖国,不计较名利和个人得失的爱国人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