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让我慢慢失去了好奇心。是因为我了解的的多了么?还是说变得冷漠,一切都漠不关心呢?
追根溯源,小时候的我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即使是被训斥,冷静一会热情也丝毫不减。抓抓抠抠,任何东西都能玩一天。
上了学遇到个好老师,他耐心的给你讲解你不了解的任何问题,让你的求知欲越来越旺。而当你遇到不耐心的老师,便会扼杀掉你的好奇心,使你乖乖的回到座位上。
越大了周围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显而易见,偶尔一次的好奇便被同龄孩子说成幼稚。于是为了不被说成幼稚,你也开始假装知道这件事。
这应该是好奇心越来越低的发展之路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没有好奇心的人生毫无乐趣,也没有什么成就。对事情只有刚开始的激情,却在中间折断了腰。继而耷拉着自己无趣的心脏,瞪着毫无生机的眼睛。
有的人开始为自己设立目标,以让自己打针鸡血,去抗击没有好奇心的灵魂。却在一次次的重复之后回归自然,嘴里喊着老子的无为而治。
不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也不问问自己怎样才能打破状态。习惯了回避转移话题,用另外的事情吸引自己,却在吸引之后再次循环。
好奇心重要么?它能为我带来什么?
今天是陪妈妈做推拿的最后一天,到了推拿店,看见推拿师的小儿子蹦蹦跳跳,他在偷偷打开冰柜的门。我默然的看着,似笑不笑。
推拿师嘴里说着恐吓的话吓唬他,差点把他吓哭,我噗嗤一声笑了。小孩过了一会又开始蹦蹦跳跳去推冰柜的门。这也许就是稚趣吧。
这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啊,希望家里开了一个商店,这样我就能吃任何东西了。被发现了就被发现,大不了过几天再吃。因为好东西永远都会在不知道的地方出现。
这小孩偷偷的在冰柜里拿出一只雪糕,龇牙咧嘴的看着他爸爸吃了一口。
在我们看来,是一个稀松平常的事件,在小孩看来却是斗智斗勇,有杀有打,内心景象五花八门。这也激起了我内心深处的小小童真。
我想,小孩去了学校给他的伙伴们讲解的时候,定会讲的非常精彩,跌宕起伏。
而我们现在则是一笔带过,能简化就简化,极简的生活少了一丝好奇心的捕捉。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未婚夫妇对未来共同生活的期待。却是婚后夫妻每日可争可吵的导火线。
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的呢?无非是从原有的想象好奇转变成了真实生活,丧失了好奇心。这被称为消遣性好奇,知道了真相便不再去关注。
但有的人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开出了花,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知道了真相也要问问是为什么,逆向思维去思考。却往往被别人说成是犟,其实犟也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是一剂保持好奇心的良药。只是要注意说话的态度。
多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甚至是各种物质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什么样子。一般情况下我们顶多站在一种角度,想多了浪费心智,也觉得没必要。
事实却并非如此,练习的多了,也就不再浪费心智了,而且在遇到事也会自然而然的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时不时的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是那些人把生活开出花的秘诀。
就像每天的晨读,有的人在一个方面顺流而下,而有的却是四面八方入海流。同样的流到大海,哪一个更加的精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