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也都认同人人平等的概念,但事实上平等就像世界和平一样是大多数人都希望但基本不可能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人活在世上,就不可避免地受世俗的影响,我们敬畏权势,地位,金钱,名利,但同时又无比渴望得到这些。我们赤裸裸地从娘胎里出来的那一瞬间是人人平等的,但也仅仅是一瞬间,各人待遇天差地别,有的人含着金钥匙,有的人却面临着没奶吃和恶劣的环境,甚至时刻都有夭亡的危险,从此以后,不平等就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事实是我们从小就被等级制度教育着,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变虎,卯着劲的从生理到心理给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精英式培养,为什么?巨大的心血付出可不是为了人人平等的,相反是希望出人头地,高人一等。试问,这种大环境下怎么可能真正的有人人平等的理念?!
这只是常理,我们要看得开才行,要么披荆斩棘向上爬,要么安于现状知足常乐,就是不要抱怨,那些高层的人们在风光的背后一定经历过无数的艰辛,而那些愤世嫉俗整天就知道抱怨的人,与其说是争取平等的权利,倒不如说他们心理脆弱,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决心。事实上,承认不平等是心理成熟的基本表现,更何况,很多时候的不平等并不是我们自以为的那样。
举个例子,我自己也一度认为那些贵二代,富二代生来就不用为生计发愁,锦衣玉食,高高在上,凭什么?就因为他们有好父母?并为此羡慕嫉妒恨!好在,我及时的把羡慕嫉妒恨成了上进的动力,没有转变成怨天尤人的负面情绪。
这些年因为生意需要,会接触各种阶层的人,对不同地位群体的人生价值观,心理思维,行事准则有了最直观的体验,慢慢颠覆了原先的看法。之前在澳洲有一个生意是针对领社会综援的群体卖各式家具电器,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住着政府公房,每周领着250到三百澳币的救济,过着衣食无忧的无聊日子,每天就是一堆人聚在一起吹牛瞎侃,70%的聊天内容就是抱怨,政府应该给提供更好的房子,每周给更多的救济,有钱人应该上交更多的税,甚至有些极端的认为除了他们那些有钱的都该死,对自己的孩子也大多是放任不管,更谈不上教育,反正政府会养,就这么祖祖辈辈都一边靠政府养活,享受各种福利,一边不停的骂政府,抱怨社会的不公,却从来不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祖祖辈辈会这样,沦为社会底层,政府的负担。
另外一个生意在北悉尼,物价很高的富人区,这里的客户大多面带微笑,彬彬有礼,言谈间极有风度,心态积极向上,内心充满感恩,有一次正好播放国歌,所有的顾客都立马放下手头的事,虔诚的(确实是一种朝圣的表情)跟着一起唱,对政府的拥戴感激一看就是发自内心的。
两个阶层,两种群体,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我不由的就会想,那些不停抱怨的人,凭什么?!这还是在各种体质都很健全,人口稀少竞争不激烈的澳洲,祖国的阶层更明显,平等的争议也更白热化。我们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到现在还在为摆脱积弱百年的弱势奋斗不已,同样的问题发生在祖国会因为人口的庞大效果呗放大百倍,所以我们走的步履维艰。
很多人认为贵二代富二代们多败家纨绔,而我接触过一些贵二代富二代们,事实上他们极为优秀也极为勤奋。事例一,梁某,对我的人生观影响巨大,某部部长的孙子,根正苗红,比我大一岁,认识的时候他20岁,迄今为止,我认识的家庭地位最高但也是最为勤奋的同龄人。此君为人极为低调,处事八面玲珑,在校学习并不好,但极有毅力,每天五点准时起床长跑及各项锻炼,我曾向其学习军体拳和双截棍。然后就是博览群书,毛选,党史,权谋,历史,军事,兵法,经济,金融等实用知识,每天都过得极规律极充实。在一个寝室一年后才知道他的家庭背景,然后对其各种作为恍然大悟。
事例二,陈某,某大型烟草公司老总公子,认识时19岁,行事相对张扬,对朋友为人仗义,对不是朋友的锱铢必较,也是学校成绩一般,但极为勤奋,主要读管理,经济,市场,心理学等书,自己经营文具礼品店,就是在校也每日打电话跟员工问询业绩情况。
这两个是朝夕相处,了解较深,后来经他俩介绍,也认识了很多跟他们同一个阶层的同龄人,有鲜明的个性,独到的见解,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把勤奋当作生活习惯,仿佛是与生俱来,不需要后天培养的。于是我不再愤愤不平,不再抱怨不公,在他们风光的背后,要比我们普通人勤奋好多倍,也终于想通了,处在不同的阶层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我们普通人已经比不得人家的家庭背景,却还在人家勤奋的同时浪费宝贵的时间抱怨,怎么可能奢望什么人人平等,比人家加倍勤奋才是正途。
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只要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这个世界有它的游戏规则,要没有根深蒂固的等级价值观,怎能有向上的动力,利用好珍贵的每一分钟,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悲观消极的抱怨,加倍努力,尽可能的赢得相对平等的权利 ,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