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时候,忽然就想养花了(可能是想看到阳台被繁花装饰的生命茂盛之态吧),所以清明前在网上买了几种种子(百粒起卖)。对于一个养花小白来讲,是一个很新奇的尝试。
我之前种植的成功经历仅限于虎尾兰和绿萝(小时候养死过死不了,在北京养死过仙人掌),但只能说它们是活着的,因为我只会浇水,而且是想起来才浇不定期的那种。至于叶面是否有光泽,叶形是否舒展,我都不强求。
清明假期时把花种种了下去(为了让土质更蓬松,我还专门买了椰砖呢),满心期待着它们发芽。
但栀子花连一点动静都没有。满天星倒是发了芽,但只是一小片,而且之后就不长了,我也就没再继续浇水。唯一幸存的就是波斯菊。
100粒种子种在了15×30cm大小的花盆里。前前后后共发了15棵芽,而到现在还活着的仅有6棵。今天一早惊喜的发现那棵最粗最壮最高的已经结出了一个花苞,让我感叹于它的生命力量。
之前一个朋友送了一小盆植物,在我买了一盆成年的栀子花之后,就被遗忘在角落里。今天忽然想到已经好久没有给它浇水了,但还好它依旧鲜艳的活着。
反观我没买几天的栀子花,开花的时候确实让我欣喜万分,花香沁人心脾,绿油油的叶子让我感受到生命美好的样子。我对它也是精心呵护,阳光好怕它晒着。看了网上的介绍,不知道该一天浇一次水好,还是三天浇一次水好。为了让它尽量通风,我爸妈都很少在卧室里待着了(爸妈卧室连着阳台,而花就在阳台上。现在阳台总开着窗,担心爸妈会受风着凉)。
但当它生了虫子,花蕾一一掉落,我买杀虫剂喷了两天也不太见效的时候(已经掉了十多个花苞了),我有一些委屈、沮丧,甚至是嫌弃。
委屈沮丧在于,我的付出好像并没有带来好的回报。虽然我也想到,这算是我近期第一次主动养花(而且第一天发朋友圈的时候,大家就纷纷佩服我挑战这么高难度的花),养不好是很正常的,而养好了才是小概率事件,但那种无力感依旧很明显。
而嫌弃呢,是会在心底默默想,它怎么这么娇气!别的花花草草都好好的,为什么它自己就长虫了呢?(忽然觉得好像自己对自己说的话呀)
于是,我更欣赏那些不用太过呵护就能自然成长的生命。正如《庆余年》叶轻眉做的:将路边摘的野花种子随手撒在墙边,生命自己就能找到蓬勃之路。
忽然觉得栀子花很像一个很精致娇柔的女人,绽放时有她纯真香艳之美,但那是需要平时加倍的精心照顾滋养的。如果稍有通风不佳,阳光太烈,水分不足,养分不够的话,就会耍个小性(生虫子,枯黄叶),甚至一走了之(整株死掉)。而自己更像是墙边的野花,从不精心打扮,却也努力蓬勃向上的生长。
同时,我也在思考“课题”这个问题。它能不能活是我的课题吗?如果是,我要怎么做?如果不是,那关于养花什么又是我的课题呢?
另外发现一个问题,我也是很在乎结果的,而因为执着于那个结果,反而忘了享受过程。所以我可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