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要能正确认识自己,才是聪明的。但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重新思考这句话的涵义。
学校组织网上作文大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老师进行了作文指导,大部分学生都按时提交了自己的作品,个别同学过去好几天还是没写。
问到其中一位,作文不会写,理由倒是给我找了一大堆。其中一句“我有自知之明”最让我有感触。诚然有自知可以认清自己的真实水平,避免盲目自大,或是妄自菲薄。但有自知不是让你停止不前,固步自封。
现在一些孩子经常会以调侃的方式来对待学习,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好像特立独行,富有主见。其实他们的言论根本站不住脚,经不起推敲。他们是在用一种无所谓的状态掩盖自己的懒惰和懦弱。
针对这个学生的反映出来的问题,我让学生欣赏了视频“用生命影响生命”,然后和学生交流。视频里陷入泥坑的骏马,主人已经放弃施救,路过的几位牧民看着它太可怜,人为施救很难,牧民赶来马群,让马群奔跑来影响这匹马,能不能获救只能看它自己。这匹马神骏异常,可是陷进泥坑后它的眼神看起来是绝望的,它的主人也是放弃的,可最后它在马群的感召下一步步跃上岸来。假使马儿也有自知自明,哪个状态才是自知呢?怎么才能真正自知呢?而有时的所谓自知恰恰反映了不自知。
我告诉学生有时所谓的自知,其实是过早地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这种心理暗示只会限制你的能力,阻止你前进。
人生前进路上,有时需要一点“不自知”,相信自己有无限可能,“无知而无畏”,有点傻傻的冲劲,你会发现原来你也可以。
那个学生课后发来了他的作品,我不由感叹:幸好我没放弃!幸好一切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