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作为忙碌了一年的职场人来讲,年会就是一场最具官方仪式的个人“show”,但因其自带的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不管你是否个性鲜明,还是平庸无奇,但在年会这个场面上,大家似乎都格外的齐整归一,没有奇葩言论,没有另类观点,也只有此时此刻,大家才发现,世界如此和谐美好。
具体来讲,年会上活跃着三类不同的“角色”,一类是各级主管,这是主演,一类是基层员工,这是群众演员,最后一类是老板,这才是真正的观众。
1. 主管: 鸡汤、誓言,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夹心层的主管,即使之前对老板如何地抱怨,对员工怎样的不满,但在年会这个场面上,无论如何,也不会任性妄为,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在这样重要的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心里还是略知一二的。
当然了,出于自己的职位是公司主管,一方面,向下要鼓励大家的士气,让大家对公司充满信心,明确传达“明天会更好”之类意思,即使自己心里也知道,再怎么鼓励,都是徒劳;另一方面,向上要对老板说出“我将继续努力拼搏”之类的豪言壮语,让老板觉得此人可托付,可重用,虽然自己心里也觉得,这就是一句骗人的话。
当然,在座的员工怎么认为其假惺惺,会演戏,对于这些,主管早就不管不顾了,毕竟此时,老板是真正的观众,是自己要重点取悦的。
2. 员工:瞬间都是“好学生”
在年会议程中,一般都会有员工发言这个环节,有些是谈获奖后的感受,有些是谈这一年来的总结与反思,但不管是谈什么,最终都能绕到“学习”这件事上来,就像很多人经常会说的那样,“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其实我们都知道,学习这件事情,本质上是反人性的,大部分人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去学习什么的,更别提已进入职场多年的人,早已被家庭琐事和社会风雨磨平了棱角,削弱了斗志,对于学习,一部分人属于有心无力,大部分属于随波逐流,“学习无用论”已成为他们内心最无力的旁白,急于求成和功利主义大行其道,还有谁能坚守最初的梦想?
但为了塑造社会舆论公认的好人设,员工们不得不在众人面前扮演“好学生”形象,因为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避风港,所有的不足与缺憾,只要你原意说:我还需要学习,那么这便是最好的“解药”,足以化解所有的不满与怨气,毕竟谁也不会为难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以退为进,有时是最好的策略。
至于事后到底学了没有,学的怎样,没有人会真正去关注,这种不好量化的东西,任谁也无法科学地给出评判,再说,学习本身不光是态度的问题,也有能力方面的差异,或许人家也真的用心去学了呢,只是因为领悟力等的不足,学习效果不好罢了。
3. 老板: 雾里看花,一切都很美。
以上说的是主演和群演,那么作为真正的观众,老板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照理来说,老板应该都是很理性的,绝对可以看透主演和群演的真面目,但实际上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性的一面,特别是在面对经过主管精心策划后的、大家配合十分默契的年会场面,再加上有音乐和文字的煽情助力,在公司全体人员集体狂欢的热潮中,老板也很容易被这种气氛所感染,成为局中人。
于是乎,老板便相信了这一切都是真的,公司的发展前途很广阔,上升潜力很大,似乎距离世界500强也就仅仅差了那么一点,也好像没有自己公司做不到的事,老板的雄心壮志顿时被点燃,认为自己经营有方,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如此看来,这场年会实现了所有人的共赢,主管向老板展示了作为管理者该有的态度与能力,员工向老板展示了“积极好学”的心态,老板当然很开心。
正如有人所讲,年会,众人狂欢的背后,是一地的孤独。
小职场,大社会,更多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红与黑(zhichanghongyu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