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他乡以后,今年是我第一次带着孩子和老公回老家。
老家的一切一如之前的很多年,破旧、衰败、落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那一条条熟悉的街道,载满了我整个童年的喜怒哀乐,有我委屈时偷偷哭泣的角落,有我犯错时偷偷藏起来的地方,也有我经常跑去觅宝拾荒的地方……
回到家以后,母亲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吃饺子,看到我突然提前到来,她感到意外的惊喜。我是打电话给她说今天会到的,只是她以为路途遥远,我会下午才到。她忙前忙后,问我想吃什么,买了一桌子的菜,在她的印象中,有客人来或者比较隆重的时候,她都是会去饭店买菜回来吃的,殊不知,我最想念的是她做的饭菜的味道,那是我整个童年和整个青春岁月的味道。
我在家的这么多天,因为带着儿子,所以我什么忙也帮不上,反倒是母亲帮我带孩子、洗衣服。我感觉过意不去,提出过几天就回婆家,刚一说就被她否决了,她说,有我在家陪她,再忙也不觉得。
其实,很多年之前,我与母亲并没有太过亲厚,我总是和她保持着一个让彼此都舒适的距离。青春叛逆,我像一只刺猬一样,处处与她作对,故意气她,因为她总是对我太过于严厉,总是骂我打我,我感觉她不喜欢我。
结婚以后,生过孩子以后,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渐渐明白了母亲曾经的艰难和脾气的暴躁。
我小的时候,母亲一个人在家带我们四个,不但要管我们四个的衣食住行,而且还要做农活。生活的忙碌,使她疲惫不堪,再面对调皮捣蛋的孩子时,她的耐心是有限的。她没有时间,也没有功夫对我谆谆教导,讲一些大道理,她对我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暴揍一顿,事实证明,暴揍对那时候的我是最有效的方式。
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下,我虽然表面乖巧,惧怕她的威严,其实内心是特别抗拒的。我会特意记着她打我骂我的样子,打在了哪里,用什么打的,以及怎么骂的,这一切的一切就像一颗仇恨的种子一样,在我年幼的内心里生根发芽。我曾经发誓,我一定要活成一个优秀的模样,一定要让她刮目相看,一定要让她后悔曾经那般粗暴地对我。
作为对她的抗拒,我不跟她过多交流,不跟她单独相处,就连青春期也不曾就身体上任何的变化和她有任何交流,我们像极了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她说我不懂事,经常会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越是如此,我越是讨厌她的样子。不是我不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是她亦不曾像别人家的母亲那般对我悉心呵护。
年少岁月里,因为挨打挨骂,我严重自卑,甚至很多次有过自杀的念头,我感觉自己严重缺爱,长此以往,我的内心似乎缺少了一样东西,以至于长大以后,我缺少去爱和关心别人的本领,我似乎成了一个“爱无能”,我将这所有的一切都归咎于我缺爱的童年,久久不能释怀。
如果说,我第一次对母亲的感情出现变化,那就是在我的婚礼上,整个婚礼过程她一句话也不说,脸色暗沉,我想她应该因为我的出嫁而哭泣过。那是我第一次从内心开始接纳她,因为毕竟她也那么爱我,只是方式不是我喜欢的罢了。
怀孕期间,她经常打电话问我身体状况,经常给我说怀孕期间要注意什么,我知道她是担心我。
生孩子,坐月子期间,她千里迢迢坐了半夜的火车去安徽看我。还帮宝宝做了猫头鞋、猪脸鞋,拎了满满一包,一一拿给我看,那密密麻麻的针脚,饱含了她多少的爱与期盼。她腰不好,做这些针线活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坐了多少个小时。若没有爱,谁愿意忍着腰疼,熬着夜做这些东西呢?
有了孩子,我也成了一名母亲,我开始更加理解母亲曾经的种种,也开始不再对往事耿耿于怀,毕竟,她也是爱我的,只是方式不对罢了。
此次回家,我经常看到母亲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的身影,七月流火,总能让她汗流浃背。
她总是问我想吃什么,她说她帮我做,或者去帮我买。她以为我还是之前那个贪吃的孩童,殊不知,我早已不缺那些零食,也不再每天心心念念记挂着吃。我感觉母亲似乎老了,她的背开始驼了,她的头发也白了许多,她的性格也和之前迥然不同,她越来越希望能有孩子陪在身边,变得越来越碎碎念。曾经,强势如她,而如今也终究敌不过岁月流淌。
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开始变得对她有耐心,开始喜欢听她唠叨家长里短,听她诉说开心或难过的故事,有时候,就算什么都不说,我也愿意就那样安静地坐在她的身边,给她尽可能多的陪伴。
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艰辛,明白了她当初恨铁不成钢的那种心情。她一直都是爱我的,只是每个人对爱的表达方式不同,强势如她,不懂温柔,不会对我温声细语,却那么多年,一直默默给予我想要的一切……
读懂了母亲,也读懂了她粗暴式的爱。我由曾经的怨恨到如今的心怀感恩,我越来越留恋陪在母亲身边的日子,越来越想尽我所能给予她我力所能及的一切。
愿余生岁月,我可以尽我所能,给予她最长情的陪伴,最持久的爱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