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闲聊的时候,说特别想请假去游乐园。倒不是说想过儿童节,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日子就应该出去玩。
记得小的时候,儿童节当天幼儿园会发零食的大礼包,小学则会组织看电影或者校内活动,如果带中饭的话一定是面包加罗宋汤。那时候不怎么爱吃面包,但节日当天一定会就着汤,大口大口吃着。因为印象深处,面包罗宋汤就是儿童节的标配。
有一次儿童节,学校半天活动,在一家电影院门口就解散了,爸妈则蹲点在影院门口接小孩。我爸就带着我去了旁边的图门烧烤,新疆人开的烧烤店。羊肉串架在架子上,底部是炭火,自己可以转着烤。羊肉肥瘦相间,羊油滴到用炭火上那呲啦呲啦的声音,听着可不诱人。
除了我爸还有他的俩个同事,四个人一起撸串。他们聊着天,我吃着肉,然后再拿我打趣一番。大抵不过是说我吃得香,胃口好。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打小胃口就好,不爱吃素菜,荤腥不挑,可着劲儿吃。
吃到最后,我爸问我吃饱没,其实已经8、9分饱了,但我仍贪心不足,指了指想吃馕饼。那时候小也没吃过,看见新鲜的东西就没了命想吃。最后馕饼上来了,吃着就觉得干呼呼的,不咋好吃,就不想吃了。我爸也没依我,就说不能浪费,他那俩同事也在旁边扇阴风。
没办法,我只能吃,每嚼一口馕就觉得嘴里被塞了一口干呼呼的面团,咽不下去。肚子还撑,就吃一口跑点门口转一圈,店里面戴着头巾的新疆小姐姐就看着我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咋就不能打包呢,我就像个二愣子一样啃馕,我爸和他同事就像看动物世界一样看着我把馕饼吃完。
现在这么回想起,这应该是比较憋屈的六一儿童节了吧,但也是我印象里记得最深的一次了。
再回到六一儿童节,前几天刷到一篇公众号的推文。讲到六一儿童节是为了战争中被德军残忍杀害的无辜孩童,而设立的节日。现在回忆起,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并没有追溯过为什么我们要过这个儿童节。
我猜想,大概是儿童节对当时的我们来说反正是件好事,没有人会深究为何我们能享受到现有的福利。相反要是一件事轻害到了我们的利益,那我们一定会跳脚,会追根溯源,进一步还会反抗。
很多大人们都在朋友圈过六一儿童节,类似你母亲节没和你妈进行啥互动,单纯朋友圈转个不转就不爱你妈的软文一个性质,现在的人太注重仪式感。我一个做电商运营的朋友,更是对此深恶痛绝,因为每个节日,她都要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