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吴剑
这是一本在专业领域探讨“如何提问”,并高度逻辑自洽的书籍。更可贵的是,这本书经过尼尔·布朗和斯图尔特·基利两位作者多年努力,已经迭代到第十个版本,主题完成度和语言表述方面十分契合。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值得重点推荐的书籍。它把“学会提问”这一主题讲清楚了。当然,可能因为翻译的缘故,或是作者角度不同。从普通民众看来,学会提问这件事情,并不简单。内容表述,也倾向于学术化,而不是站在一般生活和普通工作的角度来谈。今天,一句话剧透:书名是《问正确的问题——批判性思维指南》可改写为:从提出正确的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逻辑性地告诉他人。
以下三条,是我关于读了本书后想分享给大家的个人感悟。
第一条,需明了“提出问题”的背景和前提。
本书是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而著。关于批判性思维,作者有这样高度相似的三个见识。第一是长期好奇和保持学习的个人动机和心理倾向;第二是拥有一系列可供研究和使用的心理模组和思维模型,以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第三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情境条件下,提出当前关键性问题。
第二条,问对问题。
这说的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环境情境条件下,提出关键问题。
从个人和除自己以外的人类两个维度,问题是否解决,就存在四个象限。分别是个人和人类都解决;个人解决而人类没有解决;个人没解决,而人类解决;以及个人和人类都没有解决。所以,在这个角度下,我们可以回答什么是专业?专业指的就是某个人能够清晰把握个人能力边界,对待专业领域方面,可以站在人类认知的角度清晰把握某一问题的信息边界,并能够清楚区分问题中已解决部分和未解决部分。
对于小白来说,不要老是提出弱鸡问题浪费公众时间,多一点了解和普通信息搜索,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关键问题和深层信息上。
第三条,问题链条。
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工程化,再到最后的公众传播。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因此,绝大多数现实问题没有唯一解,也没有通解,常常处于多个解,甚至是无解的状态。 最后,问题结论的告知,也无法通过有限的信息进行全面表达。只能从重要性角度,以及个人立场出发,得出部分结论。
结论:
重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在个人认知系统的框架下,在人类认知的领域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判断一个人见识是否肤浅的有效方法是:让对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校验其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