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和幼年时,总觉得时间很多。
世界就是眼前所见,事情就是吃喝拉撒,哭闹和傻笑......
渐渐的,我们长大了,去上学,去游历,去过了一些地方,接触了一些“人物”,他们是大人们的饭局、家族的聚会、校园里的霸王、理发师或者是校园街边的小卖部老板等等;
体会着懵懂的青春,放纵着自己的激情,对社会、友谊、义气、亲情慢慢了解,也被影响着、成长着;未来,全都不确定,反倒是充满了希望,可以不设边际的畅想,崇敬自己的未来,做着青春的梦,不过,这个梦,终会醒来。
随着参加工作,就到了梦醒时分,生活变得越来越现实,因为已步入成年。
成年,就意味着责任,从人类的大视角看,成年的人,就应该要为社群做出贡献,通过劳动、工作、协作、创作......为时代的发展,去做事,去刨食、去做出贡献,获得报酬,通俗的讲,要养家糊口。
成家和立业,就成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成家,选择一个好的伴侣非常关键,但又充满了偶然性,本该不是只有一个唯一解,只有适当的时候遇到的那个适合的人;但是,有些人,会陷入爱情理想主义,进入死循环,被失败的感情经历拖累,错过了成家的黄金期。大多数人,都可以相对快的找到自己的那个另一半,成家之事,是完结,也是开始。从此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日子过去了,夫妻间柴米油盐的日子开始了,争吵伴随着日子,琐事也是家事,时间占去了多数。
立业,也变得不同,有的进入政府机关当公务员,去当官;有的进入企业,去谋事;有的自己创业,去拼搏;还有的去当兵,去尽忠......选择不同,风景也就大不相同,官场的阶层与规则、企业的供求与利润、创业的艰辛与欢笑......都是宝贵的经历,也是有益的人生。8小时的工作还有加班,占去了多半的时间,领导或合作伙伴的应酬与必要交际,又用去一些,时间吃紧。
同期,生儿和育女,必须同阶段完成,一但得到了“1+1=3”的答案,生活又将大不相同。一个生命的诞生,让家的概念更加完整,从哺乳喂养、学校教育、到参谋就业......新的轮回再次启动,时间给了儿女,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与快乐。
人到中年,事业稳定,家庭稳定,需要花钱的事多了,房子、车子、位子、老子、儿子,当然还有其他的亲戚、朋友,甚至陌生人,中年人是一个时代社会运行的主要承担者,担子很重,压力不小,自然时间的投入会很分散,摊子越来越大,事情越来越多,身体却越来越老......
顶峰之后,就是老年,时间开始空余,节奏也慢了下来,帮子女带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有的写写回忆录,有的写写画画,找寻年轻时的兴趣与爱好,更多的是会会老朋友、老战友、老同学......互相聊聊过去,比比现在,谈谈养生,感叹时代,慢慢开始琢磨生死这个终极问题,时间开始显得更加的珍贵,却又无力抗拒。
时间都去哪了? 为什么我们会时常感叹!一天24个小时,时间的尺度没有变,只是我们的年龄变了,阶段变了,节奏变了,不同时期人生的使命变了。其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时间的去向可能没法全部记忆,但是,时间一定会在每一个人生中留下印记;是好是坏,是喜是悲,是辉煌成就卓越,还是懦弱混沌一生,人生百态,时间将会给以准确的答案,即公平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