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孩子之前,跟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我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需要被尊重,是需要自由的,所以,在有了一一后,一直以来,我没有对她做任何的限制,只要她开心快乐,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只要不给其他人造成困扰,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因为此,在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鸡蛋打碎在地板上,像一幅画;也比如说,用口红画画,颜色比用水彩笔蜡笔鲜艳,甚至那种凹凸不平的感觉有点油画的意思;在比如说,粉饼扑在木地板上再擦掉,地板更光滑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我也跟孩子一起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但是,同时我也有很多的困惑,比如说,一般的孩子哭闹的话,也就三五分钟,或者时间长一点,半小时吧就不会再闹腾了,我家一一除非不哭,一哭起来惊天动地的,没有2个小时没完,老师说这个孩子性格很拗,我也以为是这样,性格有遗传,结合了我跟先生脾性中最不好的那部分,对此我也感到很无奈,直到我们遇到了攀达熊,遇到了攀达熊的小黑老师,一切都不一样了。
记得2月底我们去攀达熊道馆上体验课,上课时,一一表现出兴致缺缺的样子,后来小黑老师带着她一起做游戏,她很开心,一直很兴奋,回来后,还跟我讲:“妈妈,我要学跆拳道,你给我报一个吧!”其实我知道,她不是对跆拳道有兴趣,只是对跟小黑跟她玩有兴趣,但是还是决定给她报名学习。当天晚上,小黑老师给我发信息说:一一对她自己制定的规则,她是很维护,一定要求别人遵守,但是对于别人制定的规则,她会轻易的破坏……当时第一眼看到,觉得有点奇怪,规则对于孩子来讲是什么?这不是成人世界的游戏吗?后来我再读小黑老师的信息,读了好几遍,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点的意思,就开始考虑,我要不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呢?后来了解到一一同学中有用自律表来约束孩子的行为的,我就自己找这方面的信息,利用自己做数据工作的优势,给孩子做出了第一张《生活记录表》
当时我跟一一讲妈妈要跟她做一个贴黏黏纸的游戏,用她听得懂的语言跟她解释了每一条规则的意思,还有每种颜色的黏黏纸代表的分数,告诉她做的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对应的有惩罚,就这样我们每天一起贴黏黏纸,每天盘点一下自己有哪些行为做的好,哪些还需要继续加强。在执行了5周后,我发现一一的有些行为有些改变,像吃饭时不玩了,会自己吃饭了,上完兴趣班不会长时间逗留兴趣班不回家了,尤其是看电视玩手机这一项,走路不看手机了,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也缩短了,虽然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但至少来讲,有进步了。同时,在评分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考评不是很合理,在制定规则的时候,有些方面有些模糊,不适合作为考评项,后来我有仔细评估了一下一一的状况,重新制定新的评分标准,并制定新的评分表,并根据一一每周的综合考评情况调整考评项和制定新的目标
这几个月,每天坚持给孩子打分,每天跟孩子沟通,虽然说孩子的综合得分只是从59分提高到了76分,但是孩子的变化确确实实能看的见,比如,她的绘画老师说以前1个半小时的时间,一一的画是完不成的,画画过程中总要做点其他的事情,现在比以前更专心了,基本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将画画完。在比如说,她幼儿园的班主任说一一小朋友整个人感觉跟以前都不一样了,在跟小朋友相处,做值日,还有哦上课的种种表现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这样的夸赞时时能听到,虽说,夸赞的程度可能有点夸大,但是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尤其是在跟孩子沟通时,她不会像以前那样不讲道理,她甚至会主动跟我约定一些事情,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孩子身上都能看得见你付出的痕迹。
在这几个月中,在与孩子建立规则感的过程中,有一点小心得,写下来,也算是个人修行的一段心路历程。
在与孩子建立规则感之前,我当时认为所谓规则,不过是成人世界的一些游戏法则,没有真正认识到规则是什么,或者说我为什么要和孩子建立规则,更不要提我要与孩子建立怎样的规则了。那么规则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在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或者是我们所在的家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或明或暗的规则在影响着我们,比如说我小的时候,我祖母要求我吃饭时不能端着碗跑来跑去,必须将碗里的饭全部吃光,夹菜时只能夹自己门口的菜,印象最深的是她说的那句“看菜吃饭”,当然还有其它的一些要求,细想起来,这些就是我小时候我的家庭给我制定的规则,所谓规则就是我们生活中必须要遵循的法则,就好比说马路上有红绿灯;乘坐公共交通,先下后上;买票时要排队等等,细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规则,我们每个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会不会变得很混乱?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春秋时孔子积极提倡恢复周礼,大秦变法之初,商鞅徙木立信,他们的意图无不是为了建立更大范围内的规则,让国家更加稳定有序,得以有一个良性的发展。所以说,规则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保证秩序的必要前提,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规则的存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由于规则的存在,它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不可见的力量,对所有规则存在前提下的国家,家庭或个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既然规则的力量这么强大,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孩子建立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了。那么我们如何去与孩子建立规则,或者说,我们要与孩子建立什么规则呢?
在讨论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前,我觉得必须先明确建立规则的目的。其实,不管制定什么样的规则,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孩子,希望她有一个好的行为规范,或者说希望她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或者再深层次去想,也是为了帮助孩子去适应社会,所以,我们给孩子建立规则,是为了帮助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去适应社会。如果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我们忘了这个目的,甚至于说因为孩子对于规则没有执行到位,而把这个规则看的比孩子还重要,那我们就要问问自己是否还记得当初制定规则的目的了。
在明确制定规则的目的后,我在与孩子制定规则时,大致上有这么几个步骤。第一步,通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与孩子沟通,一定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话来跟她讲,我们要制定一些我们需要遵守的规矩,比如说,早上我们几点起床,晚上我们怎么去安排时间,什么时间睡觉,还比如说,我们在饭桌上要有什么样的约定等等,与孩子沟通,一起来制定规则,那么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这些规则,不光是你要遵守,爸爸妈妈也会一起去遵守的。同时,在制定规则时,其实我知道我们既然制定这个规则,说明孩子在当下或者短时间内,她其实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不能因为她做不到就不去制定这个规则,我们制定这个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有意识的去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她做不到是很正常的,我要给她时间,让她慢慢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在很多时候,我对孩子是心怀期许,不设预期,就好比是一粒种子,我们天用心浇灌,想象着它生根发芽,可能开花,可能长成大树,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是最好的结果。与孩子制定规则的第二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我们不管制定什么规则,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孩子的规则。千万不要看到其他孩字有一些好的行为而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做到,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存在的,她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里就要求我们要去尊重生命,即便是当下我们做不到这一点,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去做到这一点。那么制定规则的第三点,就是执行规则的结果,我们要有心理预期,做到了固然是好,如果做不到呢?如果孩子没有做到,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没有达到我们制定规则的要求就去否定孩子,否定孩子这个人不行,或者更有甚至,孩子现在做不到,就会泛化到孩子长大了就会怎么怎么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小时偷针,长大偷银”这句话,细想一下这句话真的正确吗?我个人认为,在我们制定了规则,孩子没有做到时,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跟孩子一起去找做不到的原因,找到原因后再去想办法帮助孩子改进,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做法是我们要去反思自己,孩子没有做到是不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给了孩子某种信号。比如说,我们要求孩子做人要诚实,当孩子撒谎时,我们第一要做的不是去责备孩子不应该撒谎,或者说自己去想象,这么小的孩子就撒谎,长大了会怎么怎么样,通常情况下,我会问下自己,是不是我以往处理这个事情时给了孩子不好的信号,让孩子觉得不撒谎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如果我没有给过孩子这样的信号,那么我会去跟孩子一起去探究撒谎的原因,去引导她修正自己的行为,也不会因为孩子这一次撒谎,就去怀疑她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总之,在伴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我来讲也是人生的修行,在要求孩子的同时,也是在要求自己。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提要求,就好比我要求孩子不看手机,不玩PAD,如果我自己不先做到,孩子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便是她臣服在你做家长的威信下暂时做到了,她做不到从心底认可你,随之而来的就是你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所以,在给孩子制定规则的前提,是自己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