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购买于6年前,这几天才想起读一读,而且也正是读的时候——反思自己在内部创业,以及辅助别人创业,深知创业维艰,也更多的理解了书中很多内容。
首先,为什么说精益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因为,这本书整体的精神,让我想起了一篇经典的HBR论文:Decoding the DNA of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丰田创造了一个人人是科学家的组织——说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文中的4条原则来做事,那么,确实人人都是科学家,里面提到了每个工序应该如何设计,上下游如何衔接,整体流向应该如何,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的一般思路。
而这本书,正是将这种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应用到了创业领域,如下几个基于假设而产生的概念,我认为很有意义,值得记录:
1. 战略基于愿景,愿景来自于:类比和反证,“适逢其时其地”, 现地现物,以及设计顾客典型
2. 从而,将愿景分解为“价值假设”(value hypothesis)和“增长假设”(growth hypothesis)
2. 随后找到“早期使用者”,提供“贵宾式最小化可行产品”( concierge minimum viable product)
3. 不断实验,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完整的“开发—测量—认知”循环;而在这一环节,要不断逼问自己:到底需要验证什么?如何以最小成本,验证最核心的假设?想一想toyota way
中的,哪怕在地上画几个格子,也能模拟新的流程效果如何;本书很多案例也值得一读,有些甚至反直觉:比如用幕后的人工来模拟自动化服务,但是,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更快的验证假设,为什么不呢?
4. 最后,要考虑是否需要转型。
此外,很多衡量表现的方式也许已经不是最新最时髦,但是思路还是值得借鉴:确定基准线,发现真正需要衡量的东西而不是虚荣的自欺欺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