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闭门造车还是把车提供给用户,让用户主导并由用户提出最真实的体验?
今天还来聊一聊简书。
昨天参加了简书的一个线下交流会,名字叫做《内容算法——如何让创作者的内容价值最大化》。是闫泽华老师站在产品+算法工程师的角度讲解怎样把最适合用户的产品推给用户。闫老师不论在思维逻辑能力还是语言表达上都胜人一筹,给大家呈现了一场不错的讲解。
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一名刚上手不久的简书作者,而且被讲座的名字所吸引就花时间跑来这里,那么很遗憾你要失落了。因为这个讲座不是站在作者角度去讲怎么让作者的内容价值最大化。在这里没有收获太多有关怎么写作怎么投稿等等的内容。
讲座结束有提问环节,还有一位简书创作人黄老师一起参加问答。我提问给黄老师一个问题
“黄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有没有统计过简书上的作者和读者的比例?
由这个问题我引出我的下一个问题
简书现在的模式旨在产出更好的作者和更好的作品,但是简书没有太多的推向读者。如果把简书比作一个出版社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我们招了一百位作者在里边写,但是写的内容呢又只有我们这么一百个人看。额外推广范围也只是每个人可能把自己的内容推向朋友圈、公众号、甚至是群组。所以站在这个维度上去讲的话简书没有提供很好的内容分发。简书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针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对应的解决办法?”
黄老师给出了以下回答:
“1.简书旨在提供更好的作品,不鼓励对阅读量及点赞数的关注。
2.提到的问题考虑过,下一步可能会做出调整。”
个人对黄老师给出的回答还是比较满意的,扎实的写作功底是每一位作者所必需的功力,在刚开始写作或者说还没有全面了解内容创作的时候就疯狂追求写作变现及阅读数是一件很容易被迷失的事情。
但是回过头来重新去审视这个问题。
简书真的不需要推向读者吗?
我第一次知道简书是在知乎,是一篇大V分享的文章。从这里了解到以后就百度搜索然后登陆。登陆以后发现“我X 这有这么多好东西。”比起朋友圈各种吃喝玩乐晒和各种头条、公众号、新闻推来的明星八卦要质感的多。所以我立即成为了一名简书控,但是我在这里不是为了看,或者说不只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写!所以对于简书用户来说,大部分人都是作者兼读者,主要目的是作,兼只是想作的更好。
在这可以考虑一下简书的受众,我们不难发现在简书上最火的文章也恰恰是教人怎么写作的,比如《普通人如何有效提高写作》《我怎么利用写作赚到了XW》。简书上这个版块占到了很大一部分,主题我给它起个名叫做“怎么提高写作”。所以简书的受众大部分是作者。
可以看一下简书在主页上的一行标签(这里边不包括专门的写作标签),这几个标签随便点进去都有很多文章,可每篇文章的阅读和点赞都少的可怜。
另外我还关注到一位笔友,她每天都在写,而且写的也非常好,主题是文学小说,可她的文章阅读量却只在100左右徘徊,点赞书一般不超多10。通常情况下会有一个打赏的,凭感觉这位应该是作者的妈妈,一位真实的读者,感谢这位妈妈。
这样来看简书在写作方面就显示了很强的局限性。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简书的受众是作者,但作者的受众是读者。简书只把最好的内容提供给了作为作者身份的读者。这无疑在市场定位上产生了很强的局限性。
还是相信黄老师给出的答案“简书会在此方面做相关改变”。
对于作者,我们想要什么?
不谈金钱、变现。第一、我们写作是为了自己感情的抒发和事情的记录;第二、我们想要别人阅读并不断的提升认同感,或者说是把自己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第三、我们想要自己的东西摆在图书馆,给自己刷一下存在。(有意见可以提)
对此来说,简书一定能满足第一条,支持我们抒发情感并帮助我们更好的抒发。第二第三条就强烈的要求我们具有稳定的受体,是我们的用户、我们的读者,在这个方面简书做的还很欠缺。
不知道简书还能锁住上面提到的那位用户多久?如果简书没有做出调整,那那位笔友一定会有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