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的论语训练营,真的是跟高手精读论语,学为人处世之道,我想从刻意练习和终身成长、做人做事把握好尺度、用道德、礼教约束自己三方面来分享我的收获:
1、刻意练习和终身成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但这句话却是我在论语训练营学习期间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在初中时学过,而是樊登老师说的为什么这句话作为论语的开篇,很深刻哈,原句不记得,大概意思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句话作为论语的开篇,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不断实践的重视和推崇,也说明了《刻意练习》和《终身成长》对我们的影响。
2、做人做事把握好尺度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意思是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对“信”和“恭”的看重,其实也是我们作为人应该有的人处世的基本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
而现在信息、科技、网络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都在时时刻刻想着赚取利益或是变现,而对是否符合大义、尊崇礼法、缔结宗亲,缺少尺度的把握。同样对讲信用、对人恭敬和获得社会认同,也缺少了适当的尺度。怎样才能比较精准的把握这个尺度呢我想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觉知。
3、用道德、礼教约束自己。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认为用道德、礼教来约束人是最高境界,人一旦有了道德、廉耻之心就会很容易去主动纠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单单是用法律、刑罚来约束人,就缺乏了内动力。所以我希望能做到用道德、礼教约束自己的境界,这样就可以在日常的行为种为子女做出表率,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益。
上述三点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是希望自己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影响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