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学第五十七天,上课第四十一天。
家在路边最大的弊端就是太吵了,吵的头疼,路对面的工地大早上开始施工直至傍晚五六点。近期天气回温,中午也不停歇,以至于午睡时耳朵要塞上耳塞,否则根本无法入睡。哎,什么时候完工呀?
前天小李问:《岛上书店》看过没?
我答:去年看的,书还在你的书柜里。
又问:作者是谁?
我答:美国作家,全名不记得,好像叫××译文。
反问:要不要我把内容大致给你讲一遍?
她答:不需要,自己看。
……
这两天脑子里总是回想着爱丽丝岛上那个书店老板和他收养的孩子,以及遇上书籍推销员艾米莉亚的故事。书店老板性格古板,爱书,爱读书,同时对书的内容很是挑剔,但书店门牌上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无人为孤岛,一书一世界。老板在妻子逝世后,便丧失了对生活的热爱,每日打烊后靠着酒精来麻醉自己。然而上天给他送来了一位两岁多的天使,他决定收养这个孩子,爱她呵护她。孩子在书店这种环境下长大,自然也是爱读书之人,聪慧之人。最后老板与艾米莉亚结缘,一家三口由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书中有很多经典语句,如:“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我们不全是长篇小说,也不全是短篇故事。最后的最后,我们成为一部人生作品集。”“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等等太多了。这些话直指人心,每读一遍便会在心里颤动一下。偶尔迷茫时想出去走走,又不知去到哪里,只是随意又毫无目的走哪算哪,这算不算是精神上另一种意义的释放呢?常常很轻易就想起书中的话:“没有人会漫无目的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被迷路。”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熬过了前方就是出口,熬不过处处是炼狱。刚刚有同学说:当年读书那会,一块钱三斤的橘子和现在十块钱三斤的橘子本质一样,然而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我回她:时过境迁,早已是物是人非。你以为的自己没变,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褪去,只是自己一直拿自己作参照物,察觉不到而已。
给小李送饭,后自己吃过,想出去走走放放风。在家呆了一天,书倒是没看进去多少,一来对面工地实在太吵,二来还是因为太吵无法静下心来。或许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在于自己潜意识里的噪杂与不安。
出了小区直走左拐就是碧水湾公园。这里修建的很好,榨坞河穿城而过,临河左岸一排垂柳时不时随风摇摆,右岸是一条弯延的木质栈道,栈道上方有几拨人在唱歌。河上架着几座小桥,站在桥上,看四周的灯光不停闪烁,恍惚中有点苏州的味道。不仅是苏州,其实还是乌镇,是西塘。江南的水乡大抵上差不多,无非就是小桥流水人家垂柳。沿着栈道来来回回走了几趟,权当自己在苏州河边散步。远处传来不大好听的黄梅戏,不是黄梅戏不好听,只是今日唱戏的人跑调了,一点黄梅的韵味都没有。此时若是来上一段吴侬软语,可能我真的会以为我身处苏州。有好友曾笑话我说,苏州的甜是我眼里冷眼看的甜,是我嘴里咽不下的甜,是我心里装不进的甜,为何还会一次又一次的惦记着苏州?我告诉她:除了苏州的甜,其他的都很好。喜欢苏州干净的街道,喜欢藏在巷子里的那些弄堂,喜欢媚耳的吴侬软语,更喜欢随处可见的小桥流水。说到底,还是喜欢江南的水乡啊!
小李回来了,看样子心情不错。明日学校开秋季运动会,日里狂欢,夜间自习照旧。当她说起今日班上发生的那些趣事,她的眼角眉梢是舒展开来的,那些趣事在我们听来也觉得很有意思。
正码着字,忽然楼下传来一阵尖锐的吵架声,是高中生在与家长吵架。看来,每个家庭都差不多,如何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确实是一门艰深复杂的课程啊。
想想近期局势还算平稳,要知足,早点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