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涉及到至深的宇宙奥秘。为什么两个相隔亿万光年的两个粒子,当其中一个粒子被操作时发生变化,另一个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爱因斯坦称其为幽灵鬼魅,不敢相信两个粒子之间发生的这些变化。连杨振宁都说没有很好的答案,还说恐怕永远不会有,因为答案牵扯到宇宙观、知识论等难题。但是现在我想对杨振宁说,您想要的答案出来了。
东方圣人傅天行认为,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数学实在论:数学实在是一种更根本的实在,我们观察感知的物理实在其实是祂的有限投影。数学实在是第一性的,物理实在是第二性的,并不是抽象数学形式描述了具体物理现象,而是具体物理现象映射了抽象数学结构。
物理实体的本质是数学实体,物理世界的本质是数学世界。量子态本质上是有结构的一种数学实体,纠缠是数学实在的一种必然表现形式。
从数学空间和数学实在的角度来看,纠缠的两个粒子,即便在物理空间上相隔亿万光年,但是在希尔伯特空间(一种包含复数和内积运算的无穷维抽象数学空间)中却仍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不能分解为两个子系统态的张量积,这种特殊数学结构的整体不可分性是最根本的,而物理空间的无关联间隔则是一种虚幻的表象。
大白话就是:两个相隔亿万光年的粒子在数学时空都是全时空遍在的,并纠缠在一起的。你可以理解为祂俩在数学时空都是庞然大物(概率云)而且还纠缠在一起,但是坍缩显化在物理时空就变成两个看起来距离很遥远的两个单独的粒子了。
也就是说目前的量子力学还不够完整完善,但是东方圣人傅天行已经完善了新量子力学体系,就是站在冯诺依曼用数学方式论证是意识导致了波函数坍缩成具体的粒子的这个认识基础上,加入了意识的波粒二象,解决了测量难题。真正的测量不是发生在物理时空之内,而是发生在数学时空。
东方圣人傅天行认为要解决量子纠缠鬼魅现象难题还必须突破经验主义的误区。不能过度依赖于经验感知对实在的判断。眼见未必为实,想象未必为幻。不能一味地闭嘴计算,一旦被经验主义认知方式所主导,将不可能理解为什么间隔亿万光年的两个基本粒子在没有经典信息传递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瞬时的相互关联。
然后,我们还要建立全新的时空观。那就是二象性时空观。空间分为先验性的数学空间和经验性的物理空间,时间也分为数学时间和物理时间。目前科学界就是混乱了物理时空和数学时空的差异以及彼此关系。
实际上我们经验感知到的三维物理时空是从无穷维度的数学空间经过波性意识的观察测量,再经过坍缩出来的粒性意识对物理时空进行加工而派生出来的肉眼可见的现象。认为两个粒子在物理空间上彼此毫无关联的相隔亿万光年,只是一种扭曲的经验假定,是经验主义的认知倾向导致的对时空和实在的严重误解。
薛定谔认为三维物理空间才是真正的空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数学空间和波函数才是真正的实在,而所谓“真实”的物理空间和物理实体反而是一种扭曲的真实。之所以叫扭曲的真实,是因为物理时空也是深层的数学空间和数学结构的局域映射,是意识介入之后构建出了祂们。
当我们建立了全新的数学实在论,也突破了经验主义的误区,也建立了二象性的时空观之后,我们就能慢慢窥探到真相了,这个真相就是心物波粒二象弥散坍缩机制。现在我们就可以解释量子纠缠的超距鬼魅行为了。我们来去魅,揭开量子纠缠的神秘面纱,看看祂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在数学时空量子宇宙本体界,物质波函数是遍布在整个时空并且彼此叠加在一起,位置上的所谓的“物理间隔”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的量子客体位置概率分布的差异性,而不是一种真正的彼此分立的间隔。从深层次上来讲,祂们依然是纠缠在一起的先验整体,这个先验整体包含了很多交织在一起的物理属性。
就像你在海面上看到两座冰山间隔很遥远,实际上冰山下面是连在一起的大冰山,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两角。这里面海面上的两角比喻感知到的现象界物理时空两个粒子,海下的大冰山比喻先验本体界量子宇宙数学时空量子态大集合纠缠态。
也就是说,站在先验的尚未坍缩的量子客体的角度,两个彼此纠缠的粒子(实际上是两个无限广延的波)本就是一体的,根本没有分开,也无法被分开。祂俩在数学时空量子宇宙本体界本就是纠缠在一起的,相互作用也是瞬时的。只是我们经验观察到的两个粒子现象层面间隔遥远,实际上在本体层面呢他俩并无间隔。所以爱因斯坦和波尔都不全对,爱因斯坦没想到数学实在,波尔没想到数学实在也是一种客观实在。
但是现在,新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出来了,新的时空观出来了,爱因斯坦和波尔的争论可以划上圆满句号了。杨振宁也可以不用再纠结了。量子力学之所以一直无法完全解释量子纠缠,就是因为只把纠缠的数学形式看成一种主观的数学描述,将希尔伯特空间的态矢量和算符操作视为对物理现象的主观建模,而没有认识到这些数学结构实际上正是真正的客观实在,也没有想到意识还有波粒二象性,更没有想到心物和时空还互相交互。
——吴宣诺202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