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妖铃铃》的宣传噱头是:大咖撑台,笑星云集。吴君如、岳云鹏、沈腾、大潘、许君聪、papi、焦俊艳、张译、吴镇宇、方中信。
嚯!当我知道这个阵容的时候,便已经预料到此片的烂了,所以一直拖着没看。
今儿闲来无事,中午吃饭时把它当下饭菜看了一遍,果然不负我望,烂得很有水平。除了几个明星有点看头儿,也就只有那么两句讽刺性台词说得不错了。
一、
“像你们这种骗小钱的在社会上叫骗子,像我们这种骗大钱的叫商人。”
可能用“骗”这个字眼的确有些极端,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字,其中的讽刺意味才得以展现。
我们常常戏谑电影圈里无抄袭,有的只是致敬;作家圈里无抄袭,有的只是借鉴。
你瞧,我们总是习惯了用一个听起来政治更正确,道德上也更柔和,情感上更容易接受的词,来掩饰本质上的肮脏和龌龊。
这一点,鲁迅先生早就看透了,他借孔乙己的嘴说出那句“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时,早就把人这种喜欢粉饰太平的尿性给说完了。
同样的,营销不能算骗,营销!商人的事,能算骗吗?
这话听着特耳熟,想了半天,想起来了。《还珠格格》第一集,小燕子柳青柳红制服偷紫薇包袱的小偷后,小偷不服,说凭什么她们能用骗的,自己就不能用偷的呢?
小燕子当场理直气壮地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是让人家心甘情愿把钱拿出来的,你算什么东西啊?”
猛地一听,哎,还挺有道理,人家也没把刀架我脖子上给我要钱啊,我是心甘情愿把钱给人家的呀,没毛病。可总感觉哪不对劲呢。
这就叫——营销。够讽刺吧。
回过头来再夸一句《妖铃铃》这句台词,“骗”字用得好,除了突出了讽刺意味,还给自己拉了一帮受难群众的共鸣票。
以前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万恶的资本家”。现在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无良商家”“黑心老板”。
“万恶”、“无良”、“黑心”,哪个不比“骗”更狠?但骗这个字却最接地气,最能让广大人民群众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一拍脑门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然后团结一致地批斗共同的敌人。
妙啊。
二、
“玲姐,其实你我都一样,咱们都是坏人,只是你坏的不成功而已。”
什么叫“坏的不成功”?其实就是说“坏的不彻底”。
说你是好人吧,你却常常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偷鸡摸狗,坑蒙拐骗。
说你是坏人吧,有时候你能送出一点人间温暖,喂喂流浪小猫小狗,可怜可怜无家可归的少年。
然而,可就是这种不彻底的坏,最让人恨得牙痒痒。往往在最后审判时,人家还能说一句“念在我XXX过的份上”顷刻间令你心软。
而那些坏的彻底的人,有时候我们反而有些钦佩和崇敬,甚至视为偶像列为榜样,再甚至还愿意把“伟大”两个字用在人家身上。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你们意会,比如希特勒。
朱光潜老先生在《悲剧心理学》里引用了席勒的一段话,中心句是“由卑劣行动使自己变得低劣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罪恶提高自己的地位,从而在我们的审美评价中恢复地位”。
简单点说就是,坏人可以通过变得更坏来拯救自己的地位。
以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世间痛苦,多源于不彻底》。好,好不彻底。坏,坏不透彻。那就注定只能夹在中间,当个吊死鬼,受尽折磨。
不过生活就是这样,生而为人注定喜忧参半,好坏参半,在跌跌撞撞中,享受过温暖与美好,也必然得承受唾骂与白眼。
该夸的我夸完了。至于它剧情怎么烂,梗怎么老套,拍摄手法怎么舞台化,前人批了太多,我就不赘述了。
当然,你们也看到了,我这次又不是在写影评,还是在写启发。不过有什么关系呢,电影的那么多功能,能给人启发引人思考,也算功德一件吧,受了这恩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