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期末考试的第一天,也是我的第一场监考。监考所在的教学楼是比较新的教学楼,满教室却是考研占座的字迹。虽然教室最后面的标语写的是:严禁占座、乱写乱画、文明使用教室。
占座明明是明令禁止的,学生却把占座当做理所当然,把公共的资源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很多还会用彩纸装饰一番。
占座现象反映的是高校教室资源的缺乏。如果教室资源是充足的,占座现象应该不会出现。正是教室资源的稀缺性,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记得20年前,只有临近期末考试期间,才会出现占座的现象。而现在的占座则是全年的,17年的考研刚刚结束,18年考研的占座之战就开始了。
教室资源的不足,是大学扩招之后的事情。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虽然学校的硬件设施也是逐年扩大,但是新增的学校资源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要,主要是缺少校舍、图书馆和实验室。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有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吴军老师的观点是: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还要有“大楼”(好的硬件条件),否则大师的教育理念就无法落地生根。因为只有硬件有了保障,才能给学生请到最好的教师,提供足够的课程、图书和研究室,开展学习和研究。美国的哈佛和斯坦福等大学在很多地方超过老牌的牛津和剑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前者的财务状态要比后者强很多。
美国第一所靠巨额捐款办起来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之初,它拥有从银行家兼铁路大王约翰斯.霍普金斯那获得的700万美元的巨额捐款。靠着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善款,短短20年,它就成为美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并成为美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支柱。作为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至今仍保持着另一项,也是决定大学研究水平至关重要的一项第一名,即每年的科研经费全美第一名(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名)。
占座现象只是我国大学教育的表面现象。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更深层的差距还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所好的大学,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条件,无论是课程数量,图书馆和实验室。哈佛大学从艾略特担任校长以来,将“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即把“教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改成“学生想学什么,教授就教什么”。在只有6000名本科生的哈佛,为本科生共开设了3500门课,给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提供了基础,能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就如同量身定做的一样。同时,因为哈佛的工科较弱,学生还可以去隔壁的麻省理工学院选修工科课程,得到的学分是被哈佛认可的。
而麻省理工学院的课程不仅数量多,而且每一门都是精品课。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好的硬件(教学环境、实验条件等),教授的讲课水平和教学态度,以及助教的水平和所花的精力。麻省理工经常会请最好的教授来讲授大学一年级的大课,如微积分课。同时教授不仅自己教学认真,而且对助教的要求非常严格,常常会和助教一起设计作业和实验环节,还要求助教要花够20小时的规定辅导学生,而在美国大部分大学助教实际花费的时间每周只有10小时。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麻省理工的教室也设计得很有特点,即使是容纳20人的小教室,讲台后面也有很多黑板,这些黑板是两层甚至三层摞在一起,如果全部展开,要比教室前面那堵墙的面积大很多。讲课时给人的感觉是只写不擦,老的笔记挪到后面,从墙的上方再拉下一块黑板接着写。虽然今天大学的教授们喜欢用笔记本和投影仪讲课,麻省理工的教授们却依然坚持写黑板,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跟随自己的思路思考。为了便于学生课后复习,麻省理工学院的大部分教室里都会准备两台摄像机,将课程内容录制下来,放到网络上供大家回放。
今天听吴军的专栏,讲到2017年他参与建设清华大学的未来实验室。未来实验室是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从成立至今的31年来,从媒体实验室诞生了很多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启发,集合世界尖端科技,全力支持创意创新产业,解决社会及经济问题的跨学科科研设施。在目前大学的发展还是遵循各种量化指标,比如发表的论文数、引用数、科研经费数量、博士生人数、师资中院士的人数等等的大环境下,实际上,这些数据指标对大学水平提升的指导意义已经到头了,而未来实验室的成立,则是打破了这些框框,是因为在教育界,还有一些真正醉心于纯粹科学研究的人,以及愿意为这些人建立一个不受经费困扰,不受各种量化指标约束,提供科研环境的管理者。
未来实验室的成立,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