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暑期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作为班长,一个班的负责人之一,我的任务就是督促学员听课做笔记,收集作业批改评分,再将好的笔记作业挑选出来,让同学们自己做分享在班上交流学习。
活动前期准备了很久,分享的同学们也很用心,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参与讨论,班级内交流沟通,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可结果是除了分享的同学在说话,现场没有一个同学提问发言或者表达感谢,感谢同学的认真分享。每个人都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冷眼旁观。
我一下就怒了,大家平时对于班长分享到班级群里的文章,话题,温馨提示,置之不理就算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同学也保持冷漠,事不关己的样子,尤其是在同学提前做了几个小时的精心准备,结果却像熬了很久,味道纯美的汤,捧到别人面前却被别人弃之敝帚,一把打翻。
交流活动一结束,我有一种想散群走人的冲动,掏心掏肺对所有人好,结果是用真心换来寒心。但是责任在那里,我不能一走了之。
之后对另一个负责人说起这件事,他劈头盖脸一顿说教,没有和同学火热交流是我的错,在班级里表达了自己的情绪是我的错。
我第一次知道在职场里,牙齿打掉了要把委屈往肚子里咽是什么感觉,我含着泪回复了他两个字:“好的”。
二
“好的”是讨好型人格常说的两个字。
室友说:“哎,你在上课之前把地扫一下,垃圾倒了,饮水机要关了。”
“好的”我一边慌乱收拾东西,一边倒垃圾。
朋友说:“哎,今天的饭钱你先垫着吧,我们下次再一起吃。”
“好的”我习惯性的上前买单,即使知道没有下次,欠钱也不好意思找朋友要。
父母说:“走,今天去拜访某某家的亲戚。”
“好的”其实我一点都不想去被七大姑八大姨围攻问候,但深知反抗无用。
不知道这世界上有多少人畏畏缩缩的活着,总是压低自己的姿态,弯腰折枝迎合他人,害怕别人的评判与不接纳,她们总是担心别人不高兴,却忘了自我情绪,她们活得小心翼翼,在人群中无所适从。
最难过的事,一个人活不成千军万马。没了自己的底线,还要心心向暖,有责任要给周围的人带来希望与明亮,假装自己很高兴。
第二天,我仍然要笑嘻嘻的对每个同学说:“今天也要更新文章哦,宝宝加油。”仿佛昨天的不愉快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然后同往常一样,依旧没人回答,我告诉自己,责任在哪里,不能松懈。
可事实上,责任是一回事,底线是另一回事,若一个人内心深处没有自己的底线,还期待着付出别人就能感念着你的好,其实只是拿着卑躬屈膝自我安慰的解药,去救习惯性讨好的绝症。
三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是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一生的写照。
从小到大,她以讨好别人为终极目标,无底线的妥协以希望取悦别人,换来对方的爱。后来在她的家庭,工作,爱情里,她没有赢得一项自己应该得到的尊重。
最终,她在53岁那年孤独的死去……
艺术来源于生活,电影绝非完全虚构,即使现在的时代有许多人提倡活出真实自我,但生活中还是不乏讨好型人格的普遍存在。
我认为,如果你不想继续事事放低自己的姿态去迎合他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变自己:
1.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相信我,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一忍再忍,忍无可忍之时就无需再忍,大胆的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你会很爽。
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也许更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味忍让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更加嚣张,我们为什么不能高傲的理直气壮的做自己?
2.从自我改变上,不主动迎合他人
知乎上有段话说的很好: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会如何看待你、如何对待你,本质上只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对别人的任何讨好行为不仅不会令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降低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
把时间花在提升自我方面,当你足够优秀足够强大,即使你不去顺从别人,不为帮不上别人的忙而感到抱歉,才真正让自己过的心安理得。
3.确立自己的底线,不违背自己的本心
我的底线就是,见不得别人的冷漠和极度自私,一旦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立刻远离他,有自己人际交往的底线,不违背自己的本性,不委屈了自己才最重要呀。
人有了底线,人生才可能活得有底气,我们能不亏待每一份热情,不讨好每一双冷眼,便是最对得起自己的选择了。
• end •
编辑 | 云浅
图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