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我们到底管理的是什么
无论你做什么,时间是没办法管理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地流逝。
--《时间的朋友》李笑来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盲目的去追求,但却从来不去思考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就像是进行“时间管理”,只有我们意识到,我们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的注意力时,我们才有希望从困境中走出来。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财富其实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时,才有可能找到答案。
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家公司,那么公司的资金就是你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比作金钱,很多问题就很好理解了。
你拿钱去投资,肯定会知道要做两点:
- 钱不能浪费
- 钱要花在收益比例高的事情上
要做到这两点,无非就四种方法:
- 找出钱是浪费在哪些事情上,并改正。
- 提高投资的效率,让一份钱做出两份事
- 找出真正重要的投资项目
- 合理安排资金的分配
对应到注意力上,我们需要做的无非就四点:
- 就是找出浪费我们注意力的事情,并改正
- 提高做事的效率
- 找出真正重要的事,增加高收益
- 做好规划
知道了我们的目标,接下来就是找出方法并实践。
一、时间记录
就好比去医院不诊断直接开药,你还不知道过去的时间是如何浪费的,怎么能去确定未来的时间会用得好呢?
--《你一年的8760小时》艾力
时间记录的作用就像记账,不记账的后果就是很快花完了一百块,却不知道花在哪了。时间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时间黑洞-那些浪费我们注意力的事情。
通过时间记录,我们还可以
- 逐步加强估算时间的能力
只有我们加强时间感,知道完成一些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我们才能合理得做出规划。 - 知道时间花销,不会再有借口说忙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其实真得不忙。 - 让自己不再有用这个借口:我很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努力,但事实上我们真正在目标上花的时间很少。
不信?试一个星期你就知道了。 - 让学习量化
一切都靠积累,记录能追踪我们的学习过程,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持续投入。让自己保持耐心,不用心急。很多时候,只要持续地花上100小时,就会有很大的进步,记录刚好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是否达到100小时。
提到时间记录,就避不开它的鼻祖-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就讲述了柳比歇夫是如何通过“时间统计法”在一生中获得惊人成就。柳比歇夫就是通过分析他的“事件-时间”日志,逐步改善自己,增强对时间感--这是做计划时最需要的一项能力。
柳比歇夫当年只能用最传统的办法-手记,来记录每件事情所花的时间。每天记录后,还要自己统计数据。每周要总结、统计、制表、画图,每个月再把每周的记录汇总。
很多人看到这可能就觉得烦,没有兴趣实践这种方法了。因为这样一来,记录本身就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别急,现在我们可以利用timemeter这款软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款软件完美匹配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搜索历史记录。
我们每天总是会重复一些事情,比如一些固定的交通时间,或者是某个项目需要长时间的执行,如果我们每次都要重新输入一遍全称,那就太浪费时间了。
记录只是最初的工作,要想改变最重要的是每周的总结。通过分析比较自己的时间花销,观察各个类别时间的变化,分析原因,然后及时做出调整。
二、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的步骤
- 建立待办清单
推荐使用滴答清单记录待办事件。 - 计划
每天早上先从待办清单中挑出你打算今天要完成的任务,把它们放在今日待办清单,并预估完成这些任务的时间。而且要确定今天要吃的三只青蛙。 - 工作和休息交替进行
找个计时器或下载个APP,然后以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处理任务。
这期间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一次只能处理一项任务。
休息并不表示让你刷朋友圈或微博,事实上这两件事只会继续消耗你的注意力。你应该做的是起身稍微活动一下,接杯水或干脆闭上眼睛睡一会。
在这期间,你要决定是继续进行同一项任务还是切换到另一项,但不要思考上一个番茄钟和下一个番茄钟的工作量,不要打重要电话,不要写重要的电子邮件,让大脑充分吸收过去20分钟的脑力激荡。
--《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
每4个番茄钟后,我们进行阶段性休息-15到30分钟的消遣,可利用这段时间来清理办公桌,或者出去走两圈。
- 记录
如果你在工作的时间里被打断了,可能是你自己突然想起要做某事,也可能是别人来找你,那就简单地记录下这些事情。 - 分析
分析你的记录,尝试找出原因并想出改进的办法。
我推荐使用手记来计划和记录,我准备了一张记录表,可以很方便的记录。
我从公众号promote那知道这张表的设计,并做了一些调整。如果想进一步了解番茄工作法,也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
番茄工作法的原理
番茄工作法是通过执行一套相同的动作和准备程序,可以让大脑自我调整,进入执行某类事务的最佳状态。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是指你在这个环境能获得及时的反馈。番茄工作法的一个好处就是让你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让你知道刚刚25分钟做了什么,有没有达成目标?达成,就为刚才的工作打个好评;达不成就做相应的调整。 不至于自己迷迷糊糊地度过了三个小时,最终却发现什么都没完成。
番茄工作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增加你的时间感。如果你用timemeter这类软件进行时间记录,就会发现你的时间感并不会明显增强。这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而手记的一大优势就是由于每次自己的预估和实际的记录会有对比,每次任务完成后都会有反馈,所以可以逐步加强你的时间感。所以如果你是用软件进行记录,那就可以通过番茄工作法来弥补这个缺失,每次完成任务后你都可以和预估的番茄数做对比,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时间感也会增强。
三、 分清事情的属性
在建立待办清单时,我们最好分清待办事项的属性。最普遍的分法就是按是否重要和是否紧急划分为四象限。滴答清单刚好可以将任务分为四个级别。
分类的目的就是让我们能集中精力处理重要的任务,这样就可以将单位时间的收益最大化。就像你有一百块,你花出去当然是希望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这种分类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很困难。因为我们总是把许多不重要的事当成重要,不紧急的事当成紧急。
例如,我们经常会把近来会发生的事当做重要的。甚至有个专门的名词,叫“未来折扣”--人们总是过分强调了当前事情的重要性,而低估了未来事情的重要性。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时间的朋友》李笑来
提高自己的判断力,最好的方法还是记录。拿张A4纸,将以往的任务都分好类,添到四象限内。
然后就问自己真得有那么多重要紧急的事吗?看看哪些任务当初自己认为是重要的或紧急的,但后来发现不是,然后就把它们重新分到另外类别中。
只要积累到一定数量,相信你就可以有自己的判断方法了。
四、拖延
拖延常常导致将不紧急的事变成紧急的事,这会让我们变得措手不及,没有精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
《拖延心理学》非常详细的介绍了拖的成因及解决方法。这里摘录几个原因:
- 害怕失败
拖延成了我们掩盖自己弱项的一个心理策略。例如拖延造成时间不够,给自己假象:我只是需要努力一些就可以做好,而不是我现在的能力有问题。
又或者是逃避任务中的困难部份,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区。 - 害怕成功
这些人知道成功需要很大的付出,担心成功后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
这也是因为没有没能想清楚成长和成功的区别,或者是没有想清楚自己应该关注的是成长,而不是成功。 - 显示个人的独立
通过拖延来获取掌握感或报复别人,例如有人发短信通知你1点打电话,但是你却故意拖到3点。或者是同事批评你的工作,你就通过拖延报复他。 - 因恐惧亲近或疏远而通过拖延来维护心理平衡。
例如
- 书中提到的那位女士,在财务问题上十分拖沓,发现拖沓的实际原因是她希望有一个男人出现帮忙解决。
- 迟迟不写论文希望有人出现帮他。
- 怕别人得寸进尺,所以通过拖延来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 失去了时间平衡感。
只“活在当下”,甚至是“活在过去”,对未来的事产生不真实感,觉得未来的事不重要,这就是“未来折扣”。 - 项目太巨大,不知如何入手。
要做的就是学会将项目分解。
有时候,我们仅仅是知道了原因就能想到解决办法了。
《拖延心理学》中介绍了多种克服拖延的方法,但最好的方法是两个:
- 记录
通过记录自己拖延了什么事,为什么会拖延,因拖延导致了什么后果,引起了哪些人的不适等信息。每天看看自己的记录,总有一天会醒悟而真正的主动寻求改变的。 - 拆解任务
设立阶段性的具体的计划,建立每日清单,将任务拆分为短小步骤。
书中的其它建议:找靠谱的人帮忙、公开目标、和别人一起制订计划、共同工作、运动、冥想。
五、早起
本来我也也是一只懒虫,但是由于参加了暑期学校,每天都要早起,这才发现原来早起后,一天可以多做这么多事情。有些事情真得是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它的好处。
事实上,早起二小时的工作效率要比晚睡两小时的工作效率高太多,而且你的心情也会好很多,大部份人晚上加班肯定会很焦虑。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农耕时期,人类都是需要早起。导致在身理上,早上荷尔蒙分泌最多,因此对大部份人而言,早上效率自然最高。
早起还能让你有时间吃早饭,给大脑补弃能量。也不用挤地铁,可以在地铁上学习、规划,一到公司就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早起后睡眠质量会得不到保证。这时你就得知道多阶段睡眠法。有人做过研究,让实验者每四小时睡一次,但每次只能睡半小时,结果实验者依然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当然大部份人是没办法做到这点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晚上少睡些,在中午睡半小时,要是晚上还困,可以再睡半小时。这样可以让自己快速清醒起来。
有些人感觉没睡够八小时就会觉得浑身难受,当然的确有极少数的人甚至是需要睡十小时。但大多数人可能还是“自我预言”:知道自己没睡够八小时,潜意识下就会降低工作效率,打不起精神,干一会活就开始觉得累了,然后就证明自己的确需要多睡会。
关于睡眠《4点起床》这本书中给出了两条建议:
- 睡在窗边,打开窗帘,让阳光叫醒你,而不是闹钟。
不过这种方法也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 - 即便要熬夜,也要先睡三小时,能提高夜间工作效率。
睡着之后的三小时是高质量睡眠期,之后就是以1.5小时为周期在非快速眼动和快速眼动之间转换。
六、一周逆向规划法
做计划的目的是让我们有个时间框架,这样就很容易看出你有多少可利用的时间接近你的最终目标,可以根据进度及时做出调整。
但是我们大部份人都不具备长时间规划的能力,因为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我们可以先尝试制定一年的规划,很快就会发现自己没能力完成。那就制定一个月的,还不行,那就制定一个星期的,还不行,那就做好番茄工作法中的当天计划。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可以慢慢把计划期限延长。
介绍艾力在《你一年的8760小时》中推荐的一周逆向规划法。
步骤
- 每周日挑出一段时间,来进行下周的规划。
- 在计划表上记录下必须参加的活动,如会议上课的时间。
- 规划工作之后,先把休闲娱乐,朋友聚餐的时间记录在表上。
- 再安排自己读书进修时间。
- 把自己可以掌控的工作安排到余下的空闲时间里。
一周逆向规划法的原理就是:精力,而非时间,是高效表现的基础。
再高效的时间管理也无法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精力处理每一件事。
例如晚上你专门为孩子腾出时间,却仍旧被工作的思绪烦扰,不能专心陪孩子。
又或精心安排了12小时的工作,但是到了晚上,你的精力就走向了负面,毫无耐心,焦躁易怒。
--《精力管理》
有时我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强迫自己连着两三个星期很认真地学习,期间休闲娱乐的时间降到极低。但是总是有一天撑不下去,之后的一个星期就会放弃学习,学习时间大幅下降。这就是没有管理好自己精力的结果。
精力就像金钱一样,你不能透支你的精力,不然就像借钱一样,迟早要还,而且还要带上利息。
经常我们能安排时间做什么,但是却没有精力去做,就是“有心无力”。所以管理好精力是大前提。
一周逆向规划法就是让你先保证自己的休闲时间,维护好你的精力,让你的精力能得到恢复。
《精力管理》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管理精力的方法:
- 冥想,通过呼吸调节,这也是最好的方式。
- 控制饮食,一定要吃早餐。
- 每天喝1.8L水。
- 保持好睡眠,特别是要学会阶段性睡眠。
- 调整工作节奏,每3-4小时休息或小憩会大大提高效率。
其实番茄工作法也是应用了这个方法。 - 找时间出去散步,游玩。
-
仪式习惯
仪式习惯是有效的精力管理工具,它可以减少很多精力的消耗。例如早起时,像彭小六一样,建立起起床后的“仪式习惯”:
同时,仪式习惯还可以让我们保持注意力。例如《精力管理》中提到,曾5年列世界头号种子选手的网球运动员伊万.伦德尔,在比赛期间,会依靠一套习惯保持专注,每次走到基线发球 时都会遵循这套步骤。
《学习之道》中,作者乔希.维茨金也是将这套方法推荐给他那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朋友。结果几周后,朋友反馈确实提高不少。乔希.维茨金本人甚至把这套方法精进到极致,只需要一分钟,甚至于几次呼吸就可以调整好注意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这本书。
结语
我们研究别人的时间管理方法,本质上是通过对比分析,找到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秋叶
我已经开始实践,如果你也对现状不满意,那就开始实践吧。
附录1:参考资料
- 《时间的朋友》--李笑来
- 《学习之道》--乔希.维茨金
- 《番茄工作法图解: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方法》--诺特伯格著, 大胖译
- 《小强升职记》--邹鑫
- 《精力管理》--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
- 《拖延心理学》--简·博克、莱诺拉·袁著, 蒋永强、 陆正芳译
- 《你一年的8760小时》--艾力
-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秋叶
- 《让未来现在就来》--彭小六
- 《4点起床》--中岛孝志
-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 《时间记录相关教程:TimeMeter,Itimelog 》--剑飞
附录2:文章更新历史
2016年9月17日:经安安建议,更改标题
2016年9月16日: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