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比我更懂熬夜

      我妈总说我熬夜是“跟床有血海深仇”,但只有我和我的手机知道,我们之间那是难分难舍的“生死绝恋”。

      每天晚上九点,我准时把“准备睡觉”四个字刻进DNA,然后把手机调成“夜间模式”——不是为了护眼,主要是营造一种“我马上要睡了”的仪式感,骗骗自己也骗骗路过的猫。十点,我庄重地把手机放在床头柜上,像给老战友盖被子,心里默念“这次一定”,然后钻进被窝,闭眼,深呼吸,准备迎接周公的拥抱。

      结果呢?刚闭上眼三分钟,大脑突然开始上演《十万个为什么》:“今天出门锁门了吗?”“冰箱里的牛奶过期了没?”“上午同事那个眼神到底啥意思?”这些问题像弹幕一样在脑子里飘,逼得我不得不伸手摸手机——不是想玩,就是想确认一下“锁门记录”(其实根本没有)。

一摸到手机,事情就开始不受控制了。先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人找我,结果发现除了工作群的未读消息,只有外卖平台的优惠券在深情呼唤。接着刷朋友圈,看见有人晒健身打卡,我暗下决心“明天就运动”;看见有人晒读书笔记,我立马把书单加入收藏夹;看见有人晒宵夜,我默默打开了外卖软件——毕竟“明天再减肥”比“明天再运动”容易实现。

等我反应过来,已经是凌晨一点。手机电量从满格降到20%,我盯着屏幕里的自己,黑眼圈比熊猫还正宗,突然陷入深深的自责:“怎么又熬夜了?”然后迅速把责任推给手机:“都怪你,推送太好看了!”手机屏幕暗了暗,仿佛在说:“明明是你自己手贱点进去的。”

      最绝的是,每次熬夜到两点,我都会开启“养生模式”:一边喝着保温杯里的枸杞水,一边刷着“熬夜猝死”的新闻,吓得赶紧把手机扔开,发誓“再玩就剁手”。可没过五分钟,又会悄咪咪把手机捡回来,理由特别充分:“得定个闹钟,不然明天起不来。”

    后来我发现,当代人的“准备睡觉”和“真正睡觉”之间,隔着一个银河系的距离。就像我每次说“最后刷五分钟”,实际上都是“再刷两小时”;每次说“看完这个视频就睡”,结果视频里的推荐列表像无底洞,永远有下一个“更精彩”在等着。

      现在好了,我的手机比我还了解我的作息。每天晚上十一点,它会自动弹出“该睡觉了”的提醒,我假装没看见;十二点,它会把屏幕亮度调暗,我手动调亮;凌晨一点,它会弹出“电量不足20%”的警告,我插上充电器继续战斗。它大概也放弃了,毕竟遇到我这样的“熬夜搭子”,除了陪我耗着,好像也没别的办法。

      昨天晚上,我终于在一点半放下了手机,迷迷糊糊睡着前,我听见手机轻轻“叮”了一声,大概是在说:“算你有点良心,明天继续啊。”得,看来这场“睡前拉锯战”,还得陪它打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