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一天……
一天,“好人”刚要下地干活,一阵喧闹的锣鼓声响起,原来是知县大人大驾光临。
“好人”正不知所措时,只听,“听说你有一个神奇的田螺壳,能无中生有,变出许多粮食来,可有此事。”知县大人又是一脸鄙夷,又是一脸傲慢地说。
“大人,我……我……我。”“好人”不知所措。
“你,你,你什么,你莫不是想搪塞本官,真是不开眼的一介草民”。知县大人皱着眉头。接着,就吩咐随来的差役搜出了田螺壳,然后就耀武扬威地走了。
只剩下“好人”落寞地站在家中,怅然若失。
一些邻居,见“好人”的田螺壳被知县大人抢走了,纷纷议论道:“这回知县大人,有了田螺壳这个宝物,肯定加官进爵,仕途无量,再看这个背时砍脑壳的穷小子,真是有好运,没福报,没有享受宝物的命,咱们以后要远离他免的触了霉运。”说罢,众人一溜烟散去了。
“好人”见家里都清静了,就像往常一样下地劳作了。
又过了几天,皇上的侍卫们来到了知县大人的县衙。原来是知县大人,不敢独自享有这个能“生出粮食的宝物”,向皇上报了祥瑞。皇上一高兴就下旨擢升知县大人做了礼部侍郎的大官。
这回,皇上的侍卫们正是为护送宝物——田螺壳而来。
一阵鸣锣开道,皇上的侍卫们带着装着田螺壳的宝盒,在皇上的仪仗里,向皇宫迤逦而去。
不久,田螺壳就被皇上的侍卫们护送到了皇宫里。皇上特别高兴,还专门让工匠们加班加点在皇宫里建了“宝螺殿”。待田螺壳一到,就被慎重的供奉在宝螺殿里。
那时正直万国来朝的时期,许多外国使臣还在京城里,等着朝见皇上。
皇上,想着,有这样的宝物,何不向外邦小国们也看看天朝上国的宝物,也好光大上国的国威。
于是,在礼部侍郎大人的操持下,在钦天监监正选的黄道吉日里,皇上下旨让一应外国使臣,及朝廷三公九卿,齐聚宝螺殿,一睹田螺壳的玄妙。
待大家都列好班,皇上升了殿,瞻仰田螺壳的时刻就到了,可是无论礼部侍郎大人,怎么向田螺壳添加粮食,田螺壳都没有一点变化,根本就看不到田螺壳变出许多粮食的奇迹。
礼部侍郎大人急得头上冒出涔涔的汗水,皇上怕失了国威,急忙让聪明的国师,睿智的状元,博学的丞相,去揭开玄机。可是大家都无能为力。
皇上见状,赶紧退出了宝螺殿。大臣们,外国使臣们也都散去了。
皇上很生气,可是天下人都知道了皇上神奇的田螺壳,所以皇上也没法惩罚谁,也不好毁了田螺壳,拆了宝螺殿。此事就不了了之。
有一天,皇上的小太子,不知怎么就到了宝螺殿,出于好奇,就拿着田螺壳玩耍,而且是爱不释手,整日形影不离。
端阳节到了,照例皇上和王孙公子们要到御河里与民同乐,观赏龙舟竞赛。
小太子当日也去了,可是一个浪头下,小太子没站稳,整日拿在手里的田螺掉了,又骨碌碌滚进了御河里,再也没了踪迹。
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皇上,小太子,还有一众王孙公子赶紧回了宫。
“好人”像从前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劳作着,家里也有了许多余粮。
雨夜里,“好人”做了个梦,梦见白水素女将田螺壳送给了他,并说:“小伙子你勤劳、踏实、善良,对厄运不低头,对好事不张扬,玉帝赞同你,令我把田螺壳重新送给你,你可不要再丢了田螺壳”。
清晨起床,“好人”去水缸里舀水,竟看到田螺壳正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好人”不动声色,心里暗喜。每天依然高高兴兴地下地干活。
然而,每到饥荒年,“好人”总是悄悄地给饥饿的乡亲派送粮食,而“好人”家里也总有吃不完的粮,收到粮的相亲,则都在念叨:感谢“好人”,感谢“好人”。可是谁也没见过派送粮食的“好人”。这样“好人”的声名越来越响亮,人们都在颂扬“好人”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