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战友庞立昌

(小说)

        (如家)

我的战友庞立昌,比我大十岁,也比我早当了十年兵。在我23岁调来干部科的时候,他已经33岁。他当时是我们的副科长,而我只是一名刚提干不久的年轻干事。所以,他既是我的战友,更是我的直接领导。

庞副科长有两个小孩。老大是个女儿,叫庞军,取“我军力量庞大、无往不胜”之意。在我调来干部科工作的那年,他们夫妇又生了个儿子,名叫“庞边”,取的是“旁边”之意。这两个孩子都被他们夫妇俩视为掌上明珠。

说起他这个儿子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他之所以将这个宝贝儿子取名为“庞边”,也是有缘由的。

庞立昌的老家是在北方农村。他们共有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他的老婆娶的是老家的一位秀气的农村姑娘。他们结婚之后,次年就生了这个女儿。在他的家属小孩未随军之前,老婆孩子也一直都是住在老庞的老家。兄弟三人三个家庭住在一个院子里,相邻而居。

三个家庭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时间一长,兄弟之间难免不产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特别是三个妯娌之间,常会在暗地里相互叫劲,相互比试,谁也不服谁。而两个小妯娌则会利用大伯子常年不在家的不利条件,联起手来整治这个大嫂子,使大嫂子很是孤立。她们整治大嫂的最有力手段,就是时不时地在私下里议论,说大嫂子“男人再有本事有什么用,以后连个顶门立户的人都没有”。意思是她们两人都生了个儿子,唯有大房这边生的是丫头。很显然,她们是忌妒大伯子在部队当军官,家庭条件好。而生了个丫头就成了她们攻击嫂子的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平常间总会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家同是女人,她们却常常会瞧不起女人,甚至是设法子整治女人,刁难女人。她们三妯娌之间就是这种情况。虽然三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但女人之间的一些事情,老爷们也不好过多干预。再说了,女人间的一些小打小闹的事情,都是悄悄的、私下里进行的,也是摆不上台面的,大老爷们也不好多管。

当大嫂子听到了这些传言之后,心里面自然很憋屈:自己的男人不在身边,平时比别人多吃了多少苦、多受了多少累不说,还要多受这么多的冤枉气。连自己生了个女儿,也要受到别人的挤怼。从不服输的她一直在心里面暗暗发誓:“我哪怕豁出去三年不吃饭,也要生出个儿子来!”

这不,机会终于来了。在她们母女俩随军之后不久,老庞的老婆就怀孕了。此时,部队里虽然还没有硬性规定,夫妻俩不允许生“二胎”,但已经开始提倡“夫妇俩只生一个好”了。当我们的政治部主任得知庞副科长的老婆怀了“二胎”之后,便找庞立昌谈话,指出其身为干部科的领导,理应带头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坚持“只生一个好”,要给干部们做出好样子。

庞立昌身为一名机关干部,大小也是个领导,自然是态度坚决,表示同意不生“二胎”,但他说“我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当不了老婆的家。”说他老婆已横下一条心,表示让她们再次回到农村去都行,但肚子里的这个孩子,一定要生下来。庞立昌向领导叫苦说:“你们,或者让家属工厂的领导去做我老婆的工作,只要她同意,明天让她去医院做手术,我都愿意”。

政治部主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说:“你老婆即使生了这个孩子,也未必一定是儿子,如果还是个丫头呢?”

庞立昌表示回去后再做做他老婆的思想工作。

回到家里之后,老庞向他老婆传达了领导的指示,让她最好还是放弃这个孩子,省得他在单位挨批评,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前程。他老婆听后立马就急了:“你再讲,我明天就带着女儿回老家去,这个孩子我是铁定要生下来的!”

“你就断定你肚子里的这个孩子就是个儿子吗,如果还是个丫头呢!”老庞的嗓门也高了

“我不管,即使生的还是个丫头,我后面还要生,我就不信,让我们升官发财不行,难道还不能生个儿子吗!”他老婆的心里就是不服输,不相信生儿子的事情,是被她们两个小妯娌们承包了的!

好在国家政策在当时还没有把“夫妇俩只生一胎”作为“基本国策”来要求,上级领导也就没再过问这件事情。

大半年之后,庞立昌的老婆还是把这个孩子生了下来。果不其然,还真的让她真的生了个大胖小子。

庞副科长当时嘴上没说,心里头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因为在孩子未出生之前,他心里面就一直在嘀咕,担心他老婆如果这次再生出个女儿来,她心里面的这一关怎么过,难不成真的还要去生第三胎吗!现在是如愿以偿,也就罢了。

为了表示自己并不是重男轻女,也表示自己的这个儿子来得不是时候,给他本人及组织上添了不少麻烦,他便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庞边”。意思是这个孩子虽然是个儿子,但也登不上正位,只能“在一边呆着”。

其实,庞副科长的这个儿子生的还真是时候。因为再过了两三年之后,即使是他们全家都被遣送去农村,也未必能让这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到那时,这个儿子可能真的会连“站到一边去”的资格都不会有了。

庞副科长在他的老婆孩子随军之前,和我们一样,一天三顿都是在机关干部食堂里吃饭。在他的老婆孩子随军之后,开始一段时间,一日三餐也是在机关食堂打饭回去吃。但居家过日子,时间长了,自家老是不自己生火做饭,总有些不太方便。老庞的老婆也一直想自己在家做饭。但做饭要制些锅碗瓢盆不说,至少还得有个煤球炉子。部队驻地距离城区还有一段距离,她一个女人也不知道到哪儿去买这个炉子,便想自己动手来做。也不知道她从哪个角落里找了个废弃的铁桶,只见她又是砸钢筋又是和烂泥,没用两天时间,还真的让她捣鼓成了一个自制的煤球炉子。她再买来煤球,捡了一堆柴火,点火一试,煤火还很旺!自从有了这个煤球炉子,老庞就再也不用去食堂打饭了。

我们这些单身干部每天都是按点下班,去食堂吃饭。但经常发现,当我们饭后回到办公室时,庞副科长还坐在办公室里边抽烟边看报纸,没有下班的意思。我们便会问他怎么还不回去吃饭。只见他抬腕看了看手表,说“再过几分钟,现在回去,老婆的饭菜还没做好呢。”看来,庞副科长虽然是老婆孩子都随军了,但他还是像过去单身时一样的过日子,不怎么过问家务的。

老庞这个人对吃穿之类的事情从来都不讲究,但对抽烟却情有独钟,而且烟瘾还很大,几乎是“火接火”地抽。我们便笑话他:“我们庞副科长一年到头,要比别人省下了不少买火柴的钱。”

一次,老庞的岳父母来部队看望孩子们。因为家里地方小,一时住不下来,老庞便商量着他自己在每天晚上,来我住的单身宿舍凑合几天。因为与我同住一个宿舍的另一位同事,被临时抽调到上级机关去帮忙了,他的床铺一直空着。

老庞每天回到宿舍时已经很晚了,但他仍然会烟不离手。甚至是人已经上床睡觉了,嘴里叼着的那支烟还舍不得丢。要等着这支烟吸完之后,他才会依依不舍地把烟屁股扔掉,安心睡去。次日早晨,他的眼睛可能还没完全睁开,只是勉强才把棉袄披上身,就又把香烟点上了。当时正值冬季,平时的门窗都是关得严严的。当老庞离开房间后,我会立马把门窗全部打开来透风。但即使是这样,每当我晚上回到宿舍时,还是会有一股烟味扑面而来。

庞副科长平时的手脚并不大,除了抽烟外,其他开销也很少。但他对我们这些单身干部们却很是热情大方。自从他家有了煤炉,可以自己在家里烧菜做饭之后,他就会隔三差五地利用周末时间,把我们几个干部叫到他家去,让他老婆烧上几个菜,让大家在一起喝喝酒、聊聊天。他还有个习惯,在我们喝酒时,会把他家里的几种白酒的酒瓶都打开来,让大家把每样酒都尝尝。如古井贡、囗子窖、洋河、双沟、衡水老白干等等。其实他一个人在家时,倒是并不怎么喝酒。这样一来,在他家的酒架子上,都是被我们喝剩下来的半瓶、大半瓶的零头酒,等着我们下次来吃饭时再接着喝。

庞副科长在穿着方面更不讲究,甚至是有点邋遢。好在军人一年到头都是穿着军装,颜色深,即使是衣服不太干净,一般也看不出来。部队的夏装和冬装的换装,都是由军务部门统一规定的,夏装和冬袋是不可以在营区里同时混穿的,要统一着装。这样的规定,对于老庞来说,倒是省事多了,他可以将一套冬装从穿上身,要一直等到来年开春换装时才会脱下来。有时,院子里有的干部家属,见老庞的膝盖部分的布料已穿得发亮、发白了,让他换下来,帮他洗洗,而老庞总是说:“马上就要转为热天了,等换装了再洗”。现在,他的老婆随军了,也就不会再出现一套军装能穿上整整一个冬季了。

老庞脚上穿的那双“三接头”的军用皮鞋,从他穿上脚之后就可能没擦过鞋油。即使是皮鞋已经穿得很脏了,他也至多是用脚在拖把布上蹭几下。一双皮鞋,能被他穿到鞋底脱胶、鞋绑裂开,才会舍得把它扔掉。

几年之后,我被调到另一个单位工作,老庞也被调到北方城市的一个部队干休所任所长。

一次,我因公出差,正好来到了老庞所在城市。我在忙完了手头工作之后,便电话与老庞取得了联系,想去看看他们夫妇俩。老庞让我第二天就去他家,让我们在一起喝两杯。

我住的宾馆离他们干休所也不远。于是,在第二天上午,我买了一串香蕉,几斤苹果,就髙高兴兴地去了老庞的家里。其时,他们夫妻俩都在家。

几年不见,老庞有点发胖了,他的老婆也已经摆脱了过去的乡土气息,变得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了。

我们在寒暄了一阵之后,老庞的老婆就从厨房里端出了两个冷盘、三个热炒。我们两个老朋友就端起了杯子,一边喝酒,一边回忆过去这些年的人和事,聊得很开心。而他老婆则一直在厨房忙着包水饺。

“嫂子现在哪个单位上班?”我问。

“她呀?我给她找了一个很好的单位!”老庞说。

“他呀,是为了他自己抽烟方便,把我分到了附近的一家烟酒批发部。老庞平时就喜欢抽`红梅’烟,因为抽这个牌子的人多,市场上会经常脱销。他把我调到烟酒公司来上班,就不用愁买不到`红梅’了。”

老庞老婆说。

“你看看,我就这么点私心,一下子就让你给戳穿了”。老庞笑着说。

“是啊,我们的老科长也没有什么嗜好,就是喜欢抽烟。”我也笑着说。

说话间,嫂子就端上来了一大盘热气腾腾的韮菜馅的饺子,我们继续边吃边聊。

这时,在一旁吃了几口水饺的嫂子,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拎包,笑着对我说:“小李,也没有什么好吃的招待你,你们继续慢慢吃,我该上班去了”。

我说:“不好意思,给嫂子添麻烦了,欢迎你们有空到南方去玩,我请你们吃饭”。

“好的,好的,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去”。夫妻俩都笑着回答。

就这样,老庞老婆急匆匆地下楼去上班了。我又与老庞边吃边聊了一会,就与老庞告别,起身离开了他们家。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年老退休了。

后来听说,老庞的女儿庞军没有走上从军之路,而是在当地一所中学工作,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而他的儿子庞边却“子承父业”,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部队基层干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文纯属虚构,切莫对号入座。 故事发生在北方的一个中等城市。 一、开篇 麻将馆里烟雾缭绕,气...
    嘿老逗阅读 700评论 0 3
  • 文/冬月之恋 张爹爹对女儿红霞的婚姻还抱有一丝幻想,他想着在自己有生之年,总能看到女儿和女婿有破镜重圆的一天才好。...
    冬月之恋阅读 1,757评论 5 36
  • 佛主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可见作为同窗数载甚至十年的同学那是一种何等的缘分啊!每每回忆起学...
    696b477cccd9阅读 764评论 0 0
  • 团鱼,也叫甲鱼,水鱼,是鳖的俗称。是一种卵生两栖爬行动物,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
    河边戏水阅读 6,126评论 71 400
  • 之一 九十年代初,我在一家国营化工厂上班,当时正值企业改制,本身我们工厂效益就不好,有关系有背景的职工,相继从工厂...
    不听涛改观海了阅读 1,82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