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被忽视的妈妈们,需要被看见

  今天早饭后,一则小视频如重磅炸弹,狠狠砸在我心上。视频里,一位产后妈妈在家带娃,崩溃到亲手杀害孩子,随后跳楼自杀。画面触目惊心,也把我拉回那段坐月子的煎熬岁月。

  有的小宝宝是高需求宝宝,对大人依赖极强,哭声几乎不间断。新妈妈刚想偷得片刻睡眠,孩子哭声又起。产后妈妈的睡眠被切割得支离破碎,长期睡眠不足,情绪和精神怎能不出现问题?哺乳期间,小宝宝的口粮全靠妈妈,而妈妈自己既要补身体,又要哺乳,压力山大。我亲身经历过哺乳期堵奶的痛苦,那种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有些观念认为妈妈要多吃高脂高蛋白食物,才能供给宝宝有营养的母乳,这其实是大错特错。营养密度过高的食物,产后妈妈消化不了,还容易导致乳汁粘稠,堵塞乳腺,引发乳腺炎。所以,产妇需要科学喂养,这是产后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一个女人成为妈妈后,世人总以为身份转变就是生孩子的那一刻,可实际上,成为母亲并适应这个角色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妈妈要在自我和母亲的角色间不断挣扎、适应,自我需求和孩子需求在心中反复博弈。第一次当妈妈,面对不同的宝宝,迷茫和焦虑如影随形。妈妈自己身体都还没恢复好,却要学着照顾软乎乎的小家伙,这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坐月子期间,松弛的肚皮、蓬乱的头发、止不住的汗,让爱美的妈妈们形象大打折扣,这种落差很难一时接受。有时候,妈妈的不安想说给枕边人听,可爸爸们没经历过身体的巨变,难以产生共鸣。这种无法沟通的困境,让妈妈们心里的愤懑无处发泄。

  有的妈妈和婆婆住在一起,不是婆婆们不懂生孩子的苦,而是她们当年也没得到婆婆的悉心照料,不知该如何照顾儿媳。儿媳毕竟是大人,会照顾自己;小宝宝可爱软萌,婆婆们喜欢晒娃,也无可厚非。孩子没出生前,孕妇是家里的中心;孩子出生后,宝宝成了中心,妈妈却成了被忽略的角色。一家人都沉浸在新生的喜悦里,没人注意到妈妈的失落。婆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妈,很多身体上的尴尬,妈妈难以启齿,只能默默承受。

  生不生孩子是女人自己的决定,可生完孩子对女人的影响,远不止坐月子那个月。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妈妈们下定决心生孩子,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更别提之后辅导作业、教育孩子这些事。希望爸爸们能主动分担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别再用“你没叫我”这种带有指责意味的话来逃避。当初都许下爱的誓言,做不到感同身受,就多给妈妈一些拥抱、鼓励和陪伴。你的支持,是她勇敢生育的底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