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粉”和“望子成龙”现象的背后……

        关联原则在《影响力》一书中讲到:人们会对与好坏事件有关联的人事物产生同样的好坏感觉。

      比如很多年前两国之间因钓鱼岛问题而剑拔弩张,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问题,与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好像并不牵连。

    但是,那段时间很多经营日本料理店、开日产车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他们的店和车很多被砸坏。

      虽然那些经营日本料理店和开日产车的人也是中国人,说不定也是维护钓鱼岛主权的爱国人士呢。

      但因为人们讨厌坏消息,也会讨厌与坏消息有关联的人事物,即使这个人事物与坏消息并无联系。

      同样,人们如果喜欢好消息/好事情,也会喜欢与好消息有关的人事物,即使这个人事物与好消息本身并无关系。

就像很多“球迷”“星迷”“粉迷”一样,他们与偶像八竿子打不着,却如此狂热追随。

    有一种心理就是想跟这些“好事”扯上关系,沾上这些“成功”人士的光。

      这些迷们,他们有一个共同人格特征:自我意识低、价值感低。因为他们不相信靠自己能取得这些光环,所以只能依附别人的光环来让自己显得“成功”。

    如果说“迷”“粉”们跟偶像有半毛钱的关系,那社会上还有一类有亲属关系的人,也有类似沾光心理。

    那就是想通过“孩子”“老公”等亲人的飞黄腾达来炫耀自己的“宝妈”“宝爸”们。

    就如一个段子:猪妈妈飞不起来,催促着猪宝宝蜕变成“飞猪”带着她和家人一起飞。

你能想象猪宝宝们不堪重负的样子吗?

      我曾也是想依附“孩子”“老公”的“猪妈妈”,曾担心孩子会考试成绩差而给自己丢脸。

      后来通过看书,我弄明白了:孩子不是我的脸面和附属物,我不需要借助孩子为自己长脸。

      我妄想从孩子身上获得的东西,只有从我自己身上获得。

      如果我期望孩子学业有成,那么我就要求自己具备爱学习、品质积极的人。

   

我也曾想依附“老公”获得经济独立,当老公没有满足我的期望时,我就会抱怨愤怒。

经历怨恨冷战、尝到求而不得的苦果后,最终我明白根源还是因为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获得经济独立与时间自由的能力。

所有想靠“沾光”而显得成功的妄念,都是靠不住的外求,产生的根源是自我价值低、不相信自己。

      所以作为过来人,我特别想提醒“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夫成功”的家人们,从现在开始来内求,把对生活的期待,放在成长自己身上。

      读书拆书,就是一种非常廉价且高效的内求、内省的途径。

      只有提升自己的内在价值,也只有内在有力和独立后,才能显化出外在的有力和独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